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界
第06版:平安黔南
第07版:区域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两心”融合嵌入社会治理引领基层“善治”
贵州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中小微企业重整特殊程序: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心”融合嵌入社会治理引领基层“善治”
■ 刘杨祎 伊刘毅
加强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两心”融合具有共同价值,指向共同目标。“两心”深度融合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旨在激发“两心”双向赋能,夯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引领基层善治。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和“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当年,贵州省88个县区迅速响应,挂牌落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两心”融合逐步从理论向实践拓展。作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协同部分,由于二者在战略地位、发展进程及价值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中央政策的直接驱动下,成为巩固拓展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引导基层精神文明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举措。
从“两心”功能作用上而言,两者同样作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除了在多平台发力提升宣传功能外,也在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功能,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我国基层社会主流舆论阵地,亦是我国四级宣传系统中的“神经末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具有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扩展文明实践的服务功能,同时具有参与基层精神文明引领的宣教功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推进基层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空间,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新业态的多重挤压下必须寻求适应新媒体环境发展的突破口,急需接入政务服务等功能提升其在本地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两心”融合对于释放效能、发挥乘数效应具有极高意义。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工作目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格阵地优势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矩阵优势,推进“两心”融合发展,打造了“‘两心’相融·‘心芯’相悦”融合发展品牌,已经成为西南地区“两心”融合发展助力基层善治的实践样板。铜仁市万山区按照“能融则融、应融则融、优势互补”的原则,推动“两心”联动发展,营造“线上+线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局面,让“两心”一体化发展为基层“善治”铺网筑桥。
一是通过硬件相融、连点成片,强化“两心”阵地。推进“两心”阵地融合将县融媒体中心原有办公场所重新布局,打造多功能融合办公区,推进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主流舆论阵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让其成为“一体化传播思想、一体化调度工作、一体化服务群众”的新阵地,并对各乡镇、街道服务大厅、文化站等阵地进行打捆改造,利用文化综合站、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优化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通过“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爱心积分超市”等阵地,并在政务服务中心、医院、旅游景点等人群聚集的地点,因地制宜开发了289个便民利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岗,构建了“一圈一带一网”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
二是通过机制合并、业务相通,优化“两心”品牌。万山区通过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加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牌子,实现“两心”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统一开展新闻编辑、项目策划、活动审核和志愿服务等工作,出台“两心”融合运行管理和融合考评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共同策划选题、确定工作重点、发布活动项目,统筹全区各机关单位力量积极参与“两心”志愿服务,确保群众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融媒体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整合辖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线上APP等12个媒体平台,将县级融媒体中心依托的新闻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的志愿者平台融为一体,建设集指挥调度、采编融合、全媒发布于一体的“中央厨房”指挥中心,具备一体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新闻发布等功能,兼备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场连线调度指挥全区文明实践所、站功能,有效提高“两心”响应效率。整合全区各机关单位信息资源接入“万山红”App,融入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理论宣讲、民情反映等功能板块,将不需要群众本人现场验证的223个政务办事项目纳入App云平台,把便民服务从线下搬到“掌上”。
三是通过创新宣教、精准响应,凝聚“两心”民意。借助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优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触角,铜仁市万山区“两心”将宣教功能和服务功能玩出“新花样”,贴近民心、凝聚民意。深入开展仁义讲堂创新讲、“云上鼟锣”特色讲、志愿者入户深入讲、专家下沉实地讲、基层组织定期讲“五讲”活动;围绕树新风、立新规、展新貌、育新人、建新功“五新”培育,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树立一批可感可学的榜样,人人争当模范、争做好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聚焦群众诉求,创新推出群众点单、社区供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五单”志愿服务机制,实现“自下而上”群众点单、“自上而下”精准服务的供需端双向耦合运行。
铜仁市万山区立足“两心”宣教功能和价值导向,将宣传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树立精神文明风尚和加强基层文明实践作为推动基层善治的重要举措走深走实,让党的新思想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两心”全面性发力助基层“善治”登高行远。一方面,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双管齐下提高基层群众宣教成效。例如理论宣传“云讲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广电云”信息系统连接到全区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三级阵地同步辐射;“云上鼟锣”特色宣讲结合万山区民俗文化鼟锣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辖区媒体平台进行全覆盖宣讲;“小屏+大屏”多平台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等内容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和文明短剧,多平台循环播放。另一方面,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触角,走巷入户深入乡村一线,通过组织理论宣讲团,用交流互动等宣讲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给群众,通过把政治话语变成群众语言,广泛凝聚起通过聚焦群众文体需求,自觉自愿参与基层自治、建设美好家园的内在动力、统一意志;组织经典诵读竞赛、书法绘画比赛等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让文化走进百姓,让百姓参与文化。
在切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上,铜仁市万山区通过“两心”平台推进志愿服务向基层延伸,动员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群众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受益者,例如万山区旺家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动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阿姨们自发组建了“老妈妈防火团”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文艺演出、交通劝导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平台阵地,定期开展文明实践日活动。通过每星期五文明实践日,组织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科学普及、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自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转变、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众青年发展好”等群众关切,孵化“三个代理”等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推动融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各地开展“两心”融合建设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如火如荼。
“两心”融合发展助力基层善治的首要任务是破除旧体系,解决基层“两个中心”怎么融的关键问题。“两心”深度融合是地方政府的“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为“两心”融合保驾护航,也整合了域内其他机关单位的数据信息和人力资源,让“两心”实现“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既能有效发挥“两心”主体功能,亦能通过业务整合提升其在基层群众间影响力和公信力,在基层群众间树立精神文明新风尚,为实现基层善治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两心”融合既是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插上“融媒”翅膀,也是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实践平台,在精简基层政府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以激发“两心”合作潜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既能在线下实践上“跑起来”,也能在线上宣传上“飞起来”。
“两心”融合发展助力基层善治的关键要点是建立新机制,解决基层“两心”怎么用的抓手问题。既需要建立新机制保障“两心”业务功能有序运行,也需要打造新品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民心。“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两心”作为身体力行在基层群众间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平台,必须要以基层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基层群众解决切身困难,提升“两心”品牌在基层群众间影响力,助力基层善治之风的形成。
在地方政府推进“两心”实践过程中,“两心”融合发展助力基层善治的重心是凝聚民心,用走进基层群众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脚力”身体力行解决群众困难凝聚民心,用创新宣讲方式和盘活平台流量的“脑力”提高宣传宣讲的成效凝聚民心,通过“两心”平台提高政府基层社会治理满意度、美誉度。
(作者刘杨祎伊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毅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高级记者;本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院省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导研究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实践中心融合发展的贵州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ZJZD2411)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