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
贵阳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 喻玉
  今年5月,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发表了科研人员在长江上游乌江流域一溶洞地下河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鱼类新物种“贵阳金线鲃”的故事。
  这一喜讯背后是贵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贵阳市检察机关充分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力求从个案办理延伸到类案和区域整治,持续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合力,着力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履职能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检察力量。
  改革创新 推进制度完善
  针对公益损害往往跨不同区域、分散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探索建立跨区划协作机制。
  2020年,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乌江流域保护检察协作“贵阳行动”启动会,辖区10个基层检察院共同签署了《关于乌江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贵阳行动方案》,整治乌江流域环境治理“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此外,针对公益保护协作不足的问题,加强跨部门合作,搭建范围更广、更有效管用的协作机制。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先后与市公安局建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前介入工作机制,根据案件情况与刑事案件同步介入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查工作;与市河长办建立“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开展全市水域大巡查工作;与市林业局形成“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开“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
  科技赋能 提升诉讼质效
  面对生态环境公益损害调查取证难问题,贵阳市检察机关以科技赋能提升调查质效。
  为实现传统“平面化”取证向“立体化”转变,加强无人机等调查设备配备,建设无人机辅助调查取证平台,对无人机实行统一认证调度,强化图像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及证据转换。
  同时,为推动检察公益诉讼线索收集和处理工作,贵阳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全市首家生态智能监督平台,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有效解决了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单一、监督滞后的难题。
  此外,还成立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配置二十余个主要专业设备,覆盖水质、空气、土壤、食品药品、噪音检测五大领域,涵盖百余项指标数据,借助快速检测仪器,最快三秒可得出检测结果,有效提高取证、检测的质效。
  主动出击 保护绿水青山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贵阳市检察机关强化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准确把握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定位,助推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办理的诉某大型央企贵州分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检察机关诉请该公司赔偿非法占用农用地采矿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生态损害价值、耕地恢复工程费用、调查评估费用共计487.31万元,追究其承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法院当庭宣判支持检察机关全部诉求。该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同时,贵阳市检察机关有效办理最高检挂牌督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问题线索,立案4件,发出检察建议4件。主动融入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加强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发挥,贯彻修复性司法理念,强化渔业生态资源修复。贵阳市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03件,实现增殖放流120余万尾鱼苗。
  持续守护 厚植生态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20年以来,贵阳市检察机关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的系统性着眼,以个案办理延伸至全流域协作、全行业治理,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域的效果。针对砂石企业在长江流域河道两岸露天开采打砂,导致大量矿石及扬尘掉入长江流域河道,造成河道污染的问题,在依法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职整改的同时,推动河道污染专项治理,切实保护水资源安全。办理的督促治理麦架河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批典型案例。
  贵阳检察官的身影出现在南明河畔、名木古树下、补植增绿及增殖放流现场……贵阳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之名,厚植生态环境底色,助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还在继续。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