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聚焦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理论
第08版: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编者按
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设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 孟庆艳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从加快建设到完善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正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不懈奋进。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公共法律服务是我国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提供,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旨在满足全体公民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的法律服务体系。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建立起包括律师制度、公证制度、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律顾问、调解、仲裁、司法鉴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内容的法律服务体系。各地就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服务平台逐年增加,服务对象不断拓展,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形式不断创新,以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也会随之增加,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征程上,公共法律服务要牢牢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行业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要践行法治为民宗旨,做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发挥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作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法律服务,加强律师、仲裁、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领域专业能力建设,推进仲裁法、律师法等修订,切实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水平。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需求,加强高品质法律服务供给,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要做大做强公益法律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公益法律服务队伍,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更强合力。
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原则。维护宪法权威,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全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强化法治培训,不断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引导企业树立合规意识,切实增强企业管理者和职工的法治观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智库作用,大力打造法治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基地。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在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更新、实习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用力,将实践导向贯穿于人才培养和法学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立足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围绕法治建设重大规划、重点改革、重要举措等,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法律政策研究,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和发挥立法“直通车”功能的研究。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治保障研究,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大国外交等重点领域法治实践研究,加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领域法律制度供给研究。建设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法治高端智库。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切实加强扎根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法学理论研究,立足中国实际,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加强学科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到2035年建成一批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和未来主力军。未成年人属于国家的未来,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既体现在保护方面,也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方面。
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高度重视。一是不断完善法律法规。2020年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点从预防犯罪的教育,对不良行为的干预,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以及对重新犯罪的预防四个方面来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023年10月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针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现状和特征,在使用网络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风险等情况,条例既要保护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权利,又要防范网络产品和服务中不安全行为、违反社会公德、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侵害。二是持续加强司法保护。站在国家责任、社会治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战略视角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专业化与社会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源头治理,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科学内涵。2024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惩处、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积极适应未成年人保护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防治水平。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基层执法司法经验基础上梳理分析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干预的工作规律,牵头研究起草加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相关规定,根据未成年人行为的严重程度、心理偏常状况、日常表现情况等,依法采取责令严加管教、训诫、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等分级分类的干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和矫治。检察院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社会反映强烈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安全、校园周边安全以及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剧本杀等新兴业态治理问题,依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力推动解决未成年人公益保护难点痛点问题。在办理涉未成年人网络刑事案件中,发现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服务、互联网平台未予以审核监管,通过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推进互联网平台加强管理和机制建设。强化示范引领和案例指导,发布涵盖新兴业态治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保护、药物滥用等领域典型案例,提升未成年人案件办案质效。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所副研究员)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