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芳
“01,01,收到请回答!”
7月31日0时,铜仁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灯火通明,接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一位精神小伙正坐在电脑前梳理研判警情,只见他双眉微皱,目不转睛。
“班长,这个警情这样处理妥不?”
“请你们迅速派警力增援。”
研判、调度、处置……就这样,他忙到凌晨5点。而这样的状态,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日常。
当有人问他累不累时,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道:“这不算啥。”
可是从微红的眼睛和满脸倦容我们分明能看到他的疲惫。
他叫任崝,是铜仁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一名民警,也是一名有着12年军龄的退役军人。
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任崝今年35岁,毕业于云南大学。2009年,怀揣着保家卫国的理想,任崝踏上了军旅征程。2021年12月,他转业至铜仁市公安局成为一名民警。
作为部队转业干部,任崝传承了部队的红色基因,他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110接警中心,任崝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革命军人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致,面对繁重的工作,他勇挑重担,不等不靠,昼夜鏖战,不出成效不罢休。
工作中,他深刻感受到:“警情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于是,他梳理了2021年以来的重复警情和2022年以来的纠纷警情,共计4.1万余件,并下发属地公安局、市局包保警种,督促建立台账,跟踪排查化解进度和推送相关部门情况,落实责任人包保,重复警情治理成效明显。同时,他将110接报的敏感矛盾纠纷警情线索,第一时间调度相关警种协同处置,跟踪督办落实,最大化减少了流转环节,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用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军人的风采是责任,警察的风采是奉献!任崝,不是公安专业科班出身,这就意味着他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他从本职工作领域业务开始,向书本请教、向同事学习,很快,他成功转变角色。2023年5月24日,接群众报警称:张某在广东欠钱被人绑到铜仁境内。任崝同志迅速反应,及时调度相关警种部门开展信息分析研判,迅速掌握嫌疑人车辆行驶路径,调度交警、特警等警种拦截,开展营救抓捕。线上线下齐发力,最终张某被成功解救,5名涉案人员全部落网,收缴管制刀具9把,无人员伤亡。因线上调度及时,处置得当,避免了人员伤亡,任崝获局长颁发嘉许令。
他以办公室为家,围绕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立足110指挥调度,就如何强化重点部位网上巡防和线下指挥调度这一课题,他对全市10个区县相关设备应用开展反复调研论证,科学划分并设立巡区和警务站,打通数据壁垒,梳理出211个全市主城区人员密集场所点位,开展网上重点时段巡查,违法犯罪特别是街头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控制。
从“兵哥哥”到“警察叔叔”
任崝说,永葆军人本色,践行警察使命,是他要用一生来做的课题。
工作中,任崝发现基层在实际接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以致无法了解具体情况的警情,为解决基层实际难处,他主动对接联动“12345”“120”“119”等社会服务热线,推动制定了《铜仁市12345热线与市公安局、119、120及水、电、气等公共服务热线协同联动工作方案》《铜仁市政务中心铜仁市公安局关于印发12345与110联动机制的通知》,明确了12345非紧急类服务热线与110等紧急服务热线职责边界,确定了全市水、电、气等公共服务部门及其下属24小时应急服务电话统一交由12345转接办理,确保高效联动处置。同时,协调开通了“铜仁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市公安局专用账户,对非警务类警情在市本级分流转办,避免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解决而滋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