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研究
  ■王言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职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已成为影响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和建议,以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课程思政;融合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相关培训、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等。因此,如何将教师的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已成为中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数字素养概念
  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数字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等。教师数字素养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利用数据分析改进教学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数字素养还包括教师对数字时代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能力,以及对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的专业发展要求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二、课程思政的定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旨在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它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实现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强调所有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任务,承载着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这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扎实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
  三、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在课程思政中,教师的数字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程思政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的授课方式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利用数字课件、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采用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利用数字资源促进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数字资源的普及使得课堂互动变得更为便捷。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设计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在线测试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活跃度。
  三是利用数据分析改进教学评价和反馈。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价工具。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难点和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数据分析还能为教师提供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评估课程思政的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过程。
  四、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
  一是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应涵盖数字化教学理念、常用办公软件操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方面,以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二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解决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应包括各类教学软件、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内容,以满足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需求。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以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为激发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定期开展数字化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通过竞赛,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通过研讨活动,可以深入探讨数字化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推动中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中职学校教师数字素养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应采取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需求;三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单位:思南县中等职业学校)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