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叫停“强制打卡”是必要纠偏
■ 何勇海
  话题回放
  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不少家长感慨,困扰家长多年的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打卡终于落下帷幕。
  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确困扰家长很多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很多时候都由家长代劳,他们不仅需要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回答问题,而且还要代替孩子完成作业任务。
  原本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为何成为家长的负担?一者,在一些地区的安全教育平台,幼儿园孩子和高中生用同一套学习材料,对低龄学生来说超出实际知识水平,他们难以独立完成,对年龄大的孩子来说又觉得幼稚,没有兴趣学习;二者,在老师的催促下,孩子没有手机和电脑,只得通过家长打卡、拍照,并上传到班级群里交差;三者,有些视频过长,内容过多,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学业繁忙,做家庭作业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完成打卡安全教育平台的任务?一句话,并非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而是这样的安全教育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据报道,2013年,教育部基础一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开展安全教育的相关实验和试点工作,选择适当地区建立安全教育平台。建立该平台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集中在一起,以故事、动画等形式提升安全教育水平,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各地实践中,“层层压实安全教育责任”变成“层层强制完成平台打卡任务”,相关部门对学校考核,学校对老师和班级考核,如果考核不过关,年底就可能影响学校和班级、老师评优,大家只能都重视起来,不敢怠慢。最终,网上安全教育严重偏离了初心。
  有专家早就指出,即使安全教育平台的学习完成率达到100%,也不代表安全教育有质量、有成效。安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教育、技能教育,不同于理论知识学习,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等特点,除了传授相关知识,更应通过多样化、情景化、实践化的形式,诸如安全演练、情景体验等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模拟教室或家里突然起火,让孩子们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安全撤离。而“一刀切”、强制式、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极可能流于形式,且属于纸上谈兵。
  如今,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这是一种必要纠偏,既是对家长和学生的减负,也是对班主任和老师的减负。
  其实,家长普遍反感的并非安全教育,而是反感形式主义和硬性摊派。叫停强制打卡安全教育平台后,如何更好地给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应成为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考虑的问题。成都和济南等地明确规定,安全教育平台使用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对学校不做考核,对家长学生不作强制。福州市改为学校可以利用安全教育平台资源,统一在学校组织安全教育。有的学校则定期举办亲子安全教育讲座,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安全教育平台也要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意见,分析自身不足,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策略,比如,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年级的孩子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多些实践性和情境性内容,使安全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