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关注
第04版:综合
标题导航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给“海外研学”撑起一把“规范伞”
校外体育培训“打游击”,监管别“打酱油”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外体育培训“打游击”,监管别“打酱油”
■ 何勇海
话题回放
前不久,北京市民刘女士给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报了个校外体育训练班。让她没想到的是,10月上旬上第一堂课时,训练场地竟然是一小区的广场。“两个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水泥地上训练,什么器械也没有,就带了几个皱皱巴巴的瑜伽垫……”刘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相关媒体采访发现,目前校外少儿体育培训市场中,使用专业训练场地的屈指可数,存在大量挤占公共场所的现象,被物业公司、管理人员驱赶的情况时有发生。
随着体育被纳入中高考,以及中小学“双减”政策落实,很多家长注重让孩子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再加之国家深化体教融合,大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这些使得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育培训需求旺盛,大量儿童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应运而生——相关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少儿体育培训市场规模预计将超1300亿元。
正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随着行业快速壮大,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不断上演着跟风赚快钱的浮躁戏码:一些机构无营业执照、办学许可证;或为追求经济效益,对教练准入资质把握宽松、审核不严,致使一些教练不具备专业能力,经过短暂培训即上岗,不按规范的教学大纲教学……而没有固定训练场所,装备简陋,体育训练搞得跟“打游击”似的,则是其中的一个新的突出问题。
众所周知,除了教练,拥有固定的训练场所和专业装备,是体育培训的重要保障,对儿童青少年体育培训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很多地方在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中提出:无论是自有还是租赁,举办者应当拥有与培训项目和规模相适应、符合安全要求的固定场所和设施,不得选用居民住宅、危房、地下室、架空层、医疗卫生用房、车库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甚至还对培训场所总面积作出明确规定。培训场地还应安装消防、警护、视频监控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而“打游击”式校外体育训练,无疑违反了这些规定。
“打游击”式校外体育训练,大多只能进行带有体适能性质、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训练,此其一。其二,失去场馆优势,设备也不齐全,培训老师可能不够专业,课程也难以标准化,培训效果难说。其三,比起专业运动场馆,在公园或小区进行体育训练,安全隐患更大,比如水泥路不适合奔跑和跳跃;即使是社会性运动场地和设施,也可能不符合标准,露天运动场地下雨后可能湿滑、积水,这些都可能对运动中的孩子造成身体损伤。
对“打游击”式校外体育训练,监管不能“打酱油”,理应予以规范。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制定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只是提出,培训场地和设施符合安全、质检、消防、卫生、环保等标准;体育器材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因此有专家认为,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培训场地设施标准、安全标准等不同,需要分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换言之,要细化培训场地和设施方面的制度设计。只有行业标准完善,监管才具有可操作性。
家长更应抵制“打游击”训练。据报道,一些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为孩子们提供了室内馆和室外公园两种场地选择,收费标准不同,比如室内馆训练为10课时2800元,室外公园训练为10课时1600元。有的家长贪图便宜,再加上“打游击”训练相对方便,节约孩子和家长的时间成本,这就是它受追捧的原因。故要让“打游击”式校外体育训练失去市场,关键还得靠家长抵制,不仅要考虑便宜方便,更要考虑训练安全。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