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绿化乡石桐社区庙山十四组通组路建成后。 ■ 通讯员 罗运欢 阎杨 记者 黄祖祥
走在黔西市绿化乡石桐社区,1.2公里长的通组路上干净整洁,屹立在路旁的石雕上刻着“感党恩”“跟党走”“团结”“求真”“务实”等字样,十分醒目。
“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出行不用绕道、更加安全方便了,人大代表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谈起今年6月底修好的通组路,石桐社区村民们赞不绝口。
“以前卖豆腐的都不敢走这条路,就怕把豆腐弄散了。”村民张思咏的这句话是这条路以前的真实写照。石桐社区庙山十四组原水泥厂至高石坎段通组路全长1.2公里,周边居住了180余户群众。一直以来,砂石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土尘飞扬,雨天道路泥泞,沿线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难,车辆出行不便,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并存在一定交通安全风险。
通组路不长,却是周围群众心里的“梗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今年初,毕节市人大代表、绿化乡党委委员宋慧多次实地调研,并向黔西市和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代表建议,最终争取到毕节市人大常委会42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今年5月12日,项目正式施工。42天后,这条长1.2公里、宽4米、厚33公分的通组路被修葺一新,2200余名群众直接受益。
“这件事,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党委政府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并对人大代表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石桐社区79岁的彭定和老人由衷地说。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提出的急难愁盼民生问题,2021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在毕节市委的领导下,扎实推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改革创新,在贵州省率先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各县市区相应设立每年5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代表提出的乡村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而又无项目支撑的“小实事”,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以“小创新”展现“大作为”,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为我们马家寨办了大好事,现在家家户户安装了排污管,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大家晚上走亲串邻,跳芦笙舞,方便又安全。”纳雍县姑开乡马家寨村民马成伍看到村子不断变美,高兴地说。
以前的马家寨垃圾乱扔乱放、污水横流,群众晚饭后想要到寨子广场休闲散步没有路灯。看到这些问题,毕节市人大代表朱洪峰于2021年8月在走访调研后,向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在纳雍县姑开乡马家寨安装路灯及污水整治的建议》。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调研后,批复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45万元为马家寨及周边的村民组安装太阳能路灯,批复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10万元为姑开中学修建污水沉淀池、为群众安装排污管。3个月后,该项目就完成施工并投入使用。
纳雍县羊场乡人大代表田菊在走访群众时,发现该乡繁荣村小桥垮塌影响群众出行后,迅速向乡人大提出修复建议,羊场乡人大实地调研后按程序进行申报,纳雍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研究,批复1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资金重建小桥,施工方仅用时1个月便完成小桥重建,得到群众纷纷叫好。
“家门口的河道完成了综合治理,河水清了,护栏新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吃了晚饭出来遛弯,日子安逸得很。”告别了晚上摸黑走路的日子,家住金沙县安底镇居民罗天华心里很高兴。
罗天华的幸福感,得益于毕节市人大代表陈斌的努力。去年1月,陈斌得知新安社区河道两侧护栏年久失修,缺少路灯照明,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实地走访,他将群众诉求形成代表建议,获得35万余元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解决了居民的“老大难”。
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黔西市水西办事处黔化路太阳能路灯项目建成;
七星关区兰苑小区路面改造项目建成;
威宁自治县哲觉镇论河社区桥梁项目建成;
赫章县兴发乡民族村路灯照明项目建成;
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桥头社区排洪沟渠治理项目建成;
…………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小实事”项目先后在毕节市各县(区)实施,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自2021年以来,毕节市县两级共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近1.27亿元,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493个,惠及群众130万余人,真正以“小资金”撬动了“大民生”,以“微实事”展现了“大作为”。
为确保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建立经费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的提议、审核、审批、实施、监督、验收、报账、备案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简便、快捷、安全。同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每年对全市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预算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如今,毕节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重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乡村道路修建和维修、教育设施改善、环境治理等“微实事”,随着一笔笔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落地生花”,一件件民生实事办成见效,架起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