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校园“表白墙”需要返璞归真
■ 何勇
  校园“表白墙”,本意是为在校学生提供牵线搭桥的平台,同学们可以通过“表白墙”在线“捞”到与自己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校友,拓展人际关系。校园“表白墙”,既是袒露心声、排解烦恼的“树洞”,也是寻求“脱单”、失物招领的社交平台,给大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帮助与便利,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获取多元信息、网络社交的心理需要和个性化需求,成为大学生追捧的对象。
  但是,眼下的校园“表白墙”俨然成了长满“牛皮癣”的“垃圾场”,让原本单纯快乐的校园社交平台逐渐变味,隐藏着各种风险。
  校园“表白墙”本应是在校师生的专属社交平台,可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各类校园“表白墙”,往往只需要用户绑定社交软件账号就可以使用,并不需要使用学生证等身份证件进行实名认证,校园“表白墙”投稿内容的真实性几乎无从考证。这导致校园“表白墙”已经不仅仅是校友互助的社交平台,还拓展出吐槽、曝光等功能,成为宣泄负面情绪的空间,沦为广告营销、攻讦谩骂的主战场和滋生传播校园谣言以及网络暴力的温床,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更严重的是,校园“表白墙”虽然冠以学校名字,看上去用户仅限为在校老师和学生,但事实上校园“表白墙”基本上是非官方性质的,不受学校监督和管理。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不少“别有用心”的校外人士以各种途径渗透进校园“表白墙”,甚至运行、管理校园“表白墙”,从而将校园“表白墙”异化成不正当的社交平台、商业平台,欺骗大学生,达到不可告人的非法目的,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互联网没有法外之地,深受大学生追捧的校园“表白墙”也不例外。面对乱象丛生的校园“表白墙”,关键是要让其返璞归真,回归记录大学生蓬勃青春的表达空间和互帮互助、友好交流的定位,还校园一片清朗的网络空间,而不是“一刀切”叫停。
  首先,严格规范管理校园“表白墙”。一方面,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校园“表白墙”的运行须先获得学校授权,并接受学校监督,管理人员仅限在校师生。另一方面,网络平台负起主体责任,严格履行用户实名认证制度,应当引进学生证实名认证手段,防范校外人士“入侵”校园“表白墙”。同时,加强对校园“表白墙”内容的审核,及时对发布的涉嫌违法违规、违反社会道德的信息内容及其校园“表白墙”账号进行处理。
  其次,引导学生自觉守护校园“表白墙”这方净土。学校和平台要通过教育等方式,出台校园“表白墙”言行规范公约,引导大学生使用校园“表白墙”要做到自律、文明投稿,拒绝肆意发泄,不为流量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
  再者,提高乱用校园“表白墙”行为违法成本。对校园“表白墙”涉嫌违法违规的信息内容,学校和平台应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调查处理,依法处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