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把科学种子植入更多幼小心灵
■ 张全林
  话题回放
  10月20日《宁波日报》报道,“浙江好人”忻元华从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岗位退休后,经常向中小学生做科普。他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先后8次赴江西上饶山区、广西边境山区、四川金沙江彝族村寨和大凉山、甘肃陇西山区、湖南溆浦县等贫困山区,为孩子们点燃科学之灯。
  3分钟做出一块冰、电磁波点灯、气压乒乓球、电磁大炮发射、温差喷泉、热气球升空……小学生兴奋地说,“这是我上过的最有趣的课”“我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好奇心,“科普达人”忻元华,发挥特长开发实验装备,凭着各种各样的有趣实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客观上是在给现实科学世界与未来科学奥秘之间架桥铺路。
  一场高质量的科普,不仅能让人听懂是什么、为什么,还能为孩子们打开科学窗口,将“科学”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进而涌现出批量的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
  高质量科普,能够最大限度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社会条件。面对当前时代之变、人民之需,科普能够提升应变之能,还能满足日常所需。科普在传递科学真实性的同时,也教会了人们怎样去生产生活,让行为选择更符合多方面利益。当掌握了“户外危险生物”的相关知识,也就学会了如何用科学化险为夷、避险就安,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科普持久“广普”,需要更多的像忻元华这样的科普志愿者无私奉献,但更需要构建完备的科普支撑体系。一方面要促进科普基础设施均衡发展,鼓励建设具有地域、产业、学科特色的科普基地,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高质量科普才会越来越多地亲近大众,科学探索创新精神才会更广泛地植入青少年幼稚可塑的心灵。
  科普之“普”,需要培育壮大科普产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源源不断地送达广大青少年,为孩子们点亮探索的灯塔,插上梦想的翅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