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聚法治力量 护一“赤”清水
  ■ 记者 付松 龙立琼 见习记者 张婷
  初秋的赤水,满目苍翠,清爽宜人。
  看山,竹海无边摇翠浪;看水,河流欢歌漾碧波;看城,山环水绕皆是景;看人,满城尽展精气神。
  赤水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山川秀丽、人文厚重,被誉为贵州最红、最绿、最美的地方。
  赤水之红,红在革命历史。1929年贵州早期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成立;1935年,“四渡赤水”战役写下毛泽东一生中的得意之笔。红在丹霞奇观,这里是全国第八个、贵州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红石红土红岩随处可见。
  赤水之绿,绿在生态底色。森林覆盖率82.51%,飞瀑流泉4000余处。绿在翠竹满山,这里224万亩森林就有132.8万亩竹林,有“中国竹都”之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赤水之美,美在誉满中外。这里有“丹霞之冠”“千瀑之市”“桫椤王国”等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美在天人合一,人文与自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最红、最绿、最美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化根脉,是良好的生态支撑,是严密的法治保障。
  铁腕整治 硬核举措护绿水青山
  走进赤水市复兴镇长江社区堰塘沟竹海大道中段,一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尤为显眼,这片面积175.2亩的土地,第一期规划的32亩已种植近4000株黄花梨、翠冠梨等,梨树上还盛开着点点白花,散发着淡淡清香。
  “这里原来是修建竹海大道和游客接待中心的弃土场,曾一度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司法机关统筹案件判处的生态修复金购买果树进行集中修复,现已成为补植复绿生态修复司法基地。”赤水市人民法院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法庭庭长钟宇介绍,2021年9月,赤水市实施建设我省首个跨省司法协作生态修复基地——“长江上游跨区域司法协作生态修复基地”暨“赤水河流域司法协作生态修复实践基地”,通过两年来的司法实践,这块“旧伤疤”逐渐变成了“花果山”。
  赤水市人民法院积极创新环资类刑事案件和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审理,坚持以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永续发展效果为导向,统筹要素开展环资审判工作,在依法从严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同时,采用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方式,让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程度修复。
  在赤水市葫市镇天鹅堡、天岛湖境内的遵义市环境司法森林碳汇观测基地,目前已建成生态修复司法观测点、“森林碳汇+林下经济”司法观测点和碳汇研学司法观测点3大板块,逐步探索出一条司法护航与绿色发展有机统一的新路子。
  严厉打击,创新探索,赤水市一系列硬核举措有力、有用、有效、有为。
  建平台,强技防,补短板——
  赤水市农业农村局整合内部执法资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覆盖全流域的视频监控系统,新(改)建监控点位104个、雷达监控5套,配备执法用车2台、执法船艇4艘、无人机2架,以及执法记录仪、夜视仪等设备,初步构建起“无人机+视频监控+巡逻值守+日常保洁”的全天候监管平台,全力补齐人防工作短板,确保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令”得到有效执行。
  治源头,端窝点,断链条——
  赤水市公安局分充分利用赤水河流域视频监控系统和天网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信息资源,紧盯涉案人员、车辆活动轨迹,运用办案民警现场蹲守抓捕和视频监控非现场追踪打击的合成作战模式,全链条打击非法捕捞“捕、运、销”全环节犯罪。通过举行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让赤水河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严打击,重教育,广宣传——
  2022年3月25日22时许,被告人吴某某携带在网上购买的潜水衣、氧气罐、制氧机、防鲨器等捕鱼工具,到赤水河潜水电鱼,返回途中被赤水市公安民警抓获,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认定并作出评估,吴某某捕获的38条野生鱼造成的损失价值为116148元。在缴纳了76160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后,赤水市人民检察院向赤水市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吴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后续吴某某还将按照与赤水市人民检察院签定的《生态损害赔偿协议》继续缴纳剩余的39988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
  “赤水河是目前长江上游唯一一条干流尚未修建大坝、仍然保持着自然流态的大型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赤水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梁玉金说,通过这一案件,检察机关在严厉打击破坏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犯罪的同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办案的警示、教育、宣传、引导作用,守护好赤水河这一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一个个示范基地,一个个创新举措,一个个典型案例,生动诠释着“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深刻内涵。
  齐抓共管 聚指成拳强高压态势
  保护生态环境,既要铁腕整治,又要聚指成拳。
  在赤水市委政法委的统筹下,赤水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以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了难题,形成了震慑,提升了效能。
  内通外联强震慑——
  赤水市公安局对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警种构建相互支撑、协同联动的一体化作战格局,整合森林、治安、刑侦等部门数据资源和信息资源,形成警种协调联动、资源共享、通力配合的工作格局,持续保持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对外加强与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保护局、林业局等部门协作配合,化被动“等”移交案件为主动“找”案件线索,主动派员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实现资源信息互通和高效协作。
  “以‘长江十年禁渔’‘昆仑行动’为抓手,我们始终保持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破坏环境资源等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电、毒、炸、网捕等非法捕捞水产品以及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有力有效维护我市生态环境安全。”赤水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局局长黄立华说。
  广泛参与聚合力——
  赤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赤水市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以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赤水市农业农村局。赤水市农业农村局以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赤水市长江流域禁捕水域实施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构建“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执法管理格局。聘请专职渔政协管员、兼职禁捕网格员170余名,鼓励和吸纳钓鱼、游泳爱好者等群体参与义务巡逻,共同搭建护渔监督网,推动形成“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的禁捕执法监管合力。
  “我们通过开展渔业宣传进校园、进村居、进机关、进企业,印制发放公开信、悬挂禁渔标语,设置科普宣教园地等措施,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的良好氛围。”赤水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赵飞翔说。
  坚决打好攻坚战——
  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赤水分局通过建立“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的环境联动合作关系,以更大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河流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不断加强部门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护住清流奔涌,换来天朗气清,治出草木葱茏。
  “我们通过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切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共享、协调、互动、发展的目标,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赤水分局党组成员、副大队长赵萌说。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赤水市凝聚法治力量,有效化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九龙治水”“多头治理”难题,助力绿水青山永续发展。
  区域联动 共建共享铸生态品牌
  赤水河是享誉中外的“生态河”“美酒河”,全长436.5公里,流经云南昭通、贵州毕节、遵义、四川泸州等地,流域面积2.04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同饮一江水,共护赤水河。近年来,在赤水河流经之处,各级政府和政法部门,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彰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建立环境联动合作关系。遵义市生态环境局赤水分局与四川省叙永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开展联合监测工作;与习水县、四川省合江县签订河长制跨界合作协议,建立联合河长制,互派河流副河长,定期开展巡河交流活动;与四川省古蔺县签订开展接壤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跨省检察协作意见,实现对河流管理的共享、协调、互动、发展的目标,形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合力。
  形成警务协作工作格局。赤水市公安局先后与四川省泸州市公安局、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长江航运公安局泸州分局建立长江大保护川黔渝区域警务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川黔渝三省八县(市、区、局)护林联防协作”年会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巡防联动、联合执法、办案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及时互通、情报共享,形成“一地立案、多地协作、共同打击”的格局。
  打造环资审判司法品牌。2021年3月起,赤水市人民法院先后与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云南省镇雄县人民法院等6家法院签订司法协作协议。赤水市人民法院紧盯“赤水河”这个关键资源要素,以“同饮一江水,共护赤水河”为活动品牌,以推动构建地域管辖各司其职、全域问题紧密配合、接壤地界加强衔接、跨界问题相互支持的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协作工作新格局为品牌内涵,主导开展系列司法协作活动,合力推进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
  探索跨界合作续写新篇。今年8月15日,全国首个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司法保护与科学研究中心在赤水市揭牌成立,这是司法机关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首次跨界合作,双方通过技术调查官、特邀检察官助理聘任、水生物种生态价值评估、增殖放流规范标准等十大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开启科技与法治共同护航生态环境的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赤水用行动作答,用成效作答。“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法律效应与社会效益并重,努力做到领导重视强统筹、联动协作建机制、护航发展敢担当、全民参与聚合力、生态建设成效好,在法治轨道上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生态贵州建设的赤水篇章。”赤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廖云说。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赤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蹄疾步稳,一幅青山绿水红日子的大美画卷正逐渐展开。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