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弃功利强责任让研学回归育人本义
  ■ 张瑾
  “名校游变校门口打卡”“有的孩子需要打地铺,无法按时吃饭”……近日,一则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的爆料引发普遍关注。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事公司雇佣一些清北学子给研学团分享经验,眼见组织方敷衍了事、毫不负责,他们不吐不快,呼吁更多家长提高警惕。
  随着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后,研学游不断升温,市场上出现大量研学团。随着研学活动的热度加剧,各种各样的研学主题也风起云涌,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要让研学回归育人本义,在研究、体验、学习、成长上绝对不能马虎。
  研学要在“研”上摒弃功利。研学体验,不是走马观花旅游,也不是动一次手、听一次讲座,而是组织孩子们参与的主题实践,让孩子有充分探究、调研、寻访的成长过程。研学活动,“研”在整个行程中占比大,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体验,让研学收获满满。前期,笔者的孩子去茶园开展研学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在这一天当中,他学会了采茶、炒茶、制作乌米饭。一个八周岁的孩子,在城市长大的他,没有想到家里给客人泡的茶,原来是从茶园来的,茶农要经过种、养、护、采、制这么多工艺,才能成为茶水中飘香的小叶子。这样的研学活动,除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还能让孩子有更多新发现。
  做好研学的研究,主题确定后,相关组织部门要精心为孩子们搭建研究的平台。让孩子们在研学中深入研究,哪怕是徒步劳作认识植物的生长奥秘,在果园里撸起袖子耕地翻土,在灶台间灰头土脸生火做饭……这样的研学都会给孩子们留下真知灼见、难忘的印象。
  研学更要在“学”上强化责任。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前期,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乘上了西去的列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研学历程。据孩子回来说,这次研学就像赶场子,大多数时间都在车上,从这个景点赶往另外一个景点。匆匆忙忙,因人太多,再加疲劳,景点讲解员讲的什么都听不清楚。他后来说,在古都想停下来,与历史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印证现实和自己在历史书上学到的是否一致?可惜身不由己,他只能随大流匆忙打卡各景点。
  研学中,孩子想学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种局面该如何破解?组织单位不能只看到研学活动带来的巨大利益,在高利润的回报中丢弃了责任,将此当成一种商业手段,无法满足孩子们想学的愿望,这样的研学活动无疑是失败的!让孩子们在研学中快乐地学,研学活动内容安排千万不能随意,尤其是要科学严谨设计研学路线,“只旅行不研学”终究会让孩子和家长失望,也难以打响研学品牌。
  三方合力助研和学齐头并进。不能随大流,也无需抢“流量”。比如,最近广东一名学生家长曝光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5天收费近6000元,而给孩子们研学的项目就是关注盲人群体,采访盲人,体验盲人如何坐地铁。最后,研学非但没有让孩子深层次体验学习,还因为几十个孩子围着一名盲人,遭到了盲人的投诉。所谓的游学给盲人增添了麻烦。要提升研学质量,让孩子从研学活动中有研究、有学习、更有收获,研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要对研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展培训,对质量良莠不齐的研学组织严格督促。如此,研学才不会成为一个盈利的“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让研学活动无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研学活动本意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视野,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增长知识,涵育家国情怀。鉴于研学承担的使命,研学活动越热门,研学设计、研学主题越要好好斟酌,第三方的监管更要发挥作用。如此,才能督促研学组织单位和组织者,少一些利益纠葛,多一些真诚以待,才能让研与学齐头并进,让研学的育人作用更好发挥。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