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交安
第06版:区域
第07版:区域
第08版:理论
标题导航
贵州酱酒发展的“法治思考”
数字经济赋能贵州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路径探究
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经济赋能贵州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路径探究
■ 谭映雪
伴随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据资源日趋成为农业决策、科学研究、生产经营等重要依据,数字化网络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到《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数字乡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及举措,都传递着落实数字乡村建设将是未来长期工作重点的强烈信号。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角度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乡村振兴各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普及,将使乡村产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高效。
一、数字经济发展给贵州带来的新变化
过去十年,数字经济伴随着党委政府的超前谋划和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顶层设计持续完善。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先后制定了《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贵州省“十四五”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构建起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四梁八柱”。2015年起,连续9年成功举办了中国大数据博览会,并于2017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成立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加强了前沿数字技术成果运用,为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道路。
数字基建稳步推进。大力实施“双千兆”网络发展计划和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有效助力智慧农业产业迭代升级。截至2023年3月底,贵州省已累计落地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18个,服务器超225万台,光缆长度累计达191.6万公里,实现与全国16个省市,38座城市骨干网络出省直联,累计建成5G基站8.7万个。2022年,实现所有行政村有线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基本覆盖,实现乡乡通5G信号,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50%以上,为数字技术在贵州乡村产业振兴中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涌现,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如,贵阳市息烽县搭建了畜牧业大数据云平台,有效解决了肉鸡和生猪养殖管理和防疫方面的难题。农产品加工提质增效,打造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如,麻江县蓝莓产业发展,从育苗栽种、精深加工、冷链储藏、市场销售发力,建成数字化蓝莓基地2个,标准化栽培示范园8个。乡村文旅产业实现融合发展,如,贵州“村超”和“村BA”火爆出圈后,2023年上半年,“村超”举办地榕江县接待游客374.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01亿元,“村BA”举办地台江县接待游客117.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19亿元。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和矛盾
从全国范围看,以数字经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挑战和矛盾,贵州省九个市州都不同程度存在。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不够平衡。尽管国家已颁布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整体上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指导,不少省份、地市、县区党委政府也相应组建了推进机制,但现阶段涵盖各方面的政策制度还未系统形成,一些地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对数字经济认识不足,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思维理念不强。
融合发展的深度广度有待挖掘。根据2023年2月份农业农村部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2021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仅为25.4%。目前,5G、工业互联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3S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在乡村没有大范围普及,大部分数字农业建设只在县乡一级的示范区或高新产业园区内实践,未普及到村,有的地区没有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发挥出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效果不够明显。
乡村数据共享开放服务不到位。《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已建有村级综合服务站点的行政村共42.8万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点48.3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6%,但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数字惠民服务平均得分仅为73分。目前,乡村数字应用系统呈碎片化状态,一体化数据获取能力较弱,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充分,“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等问题比较突出,尚未真正形成功能融合、数据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
三、数字经济赋能贵州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路径
数字经济赋能贵州乡村产业振兴,还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
加快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新体系。坚持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作用,将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来谋划,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数字乡村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制定支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措施,调整优化现有涉农政策与资金渠道,鼓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申报,充分调动各地发展数字技术的积极性。加快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注重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运营等标准的研制。
开辟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新赛道。把握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夯实基础设施短板,找准自身特色优势,加大融合、聚合发展的力度。持续完善数字基建。不断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进数字乡村“新基建”工程,扩大4G网络在农村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覆盖率,逐步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构建高速畅通、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通信网络。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实践应用,积极发展种业、农田、种植、畜牧渔业等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保障能力。融合重构乡村文旅产业。贵州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景点的优势和条件,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将促使乡村文旅产业的融合重构。如,可充分挖掘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高品质旅游景区和遵义会议会址、贵州“村超”和“村BA”等特色文化IP内容,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
搭建数据共建共享新平台。大力实施数据要素大开发行动,推动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激活数据价值潜能,释放乡村数字经济叠加和倍增效应。搭建研发集成平台。围绕数据“聚通用”,建好“云上贵州”平台,向乡村产业发展领域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云计算、云存储、数据库、云安全及数据共享开放等服务,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搭建技术应用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培育以数字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市场主体提供专业、精准的价格咨询、场景应用、产业大数据等系列数智化服务产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巩固提升“三减一降”成效,深化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使乡村企业、群众享受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作者单位:贵州长征干部学院)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