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多方联合遏制虚假实习证明泛滥
  ■ 孔德淇
  毕业季来临,据《工人日报》报道,某社交平台上就有十万余篇与虚假实习证明有关的帖子,令人深感震惊。
  实习是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重要过渡期,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完善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虚假实习证明的买卖现象却严重损害这一过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让过渡意义荡然无存,不仅不能帮助大学生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还会影响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诚信原则。对此,有关单位必须及时出手,严加整治。
  当前,实习造假行为已然成风,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灰色产业链。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不是一件好事。为了遏制这种违法行为,相关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卖家资质的审核和日常监测,及时下线问题商品和商家,让这种违法行为无处藏身。监管部门也应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扎紧监管的篱笆,严厉打击制售假证、假章的行为,加大对“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和“游击式”躲避监管的行为的惩戒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实习市场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大学生求职者和守法企业的利益。
  要根除虚假实习证明的问题,除了加强监管和打击违规行为之外,从源头上减少需求更为关键。在这方面,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实习的新要求,将实习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实习教学改革和研究,健全实习教学体系、规范实习安排、加强条件保障和组织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实习工作。
  对学校来说,强化教育引导,解学生实习之困,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好“社会第一课”;另一方面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实习证明的真实性,遏制虚假实习证明的泛滥。对于那些不择手段获取实习证明的学生,将买卖虚假证明行为记入其诚信档案,视同作弊、扣除学分,从而加大买假卖假的成本,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诚信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从而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当然,我们不能只把实习证明造假的责任归咎于学生和商家,更应该看到其中的复杂性和背后的社会问题。在一些企业和机构中,实习生的工作时间和内容往往与实习协议不符。部分企业和机构为了节约成本,甚至诱导实习生高强度加班或克扣实习工资。我们应该呼吁企业和机构合法合规地开展实习工作,有关部门积极介入,打击违规行为,确保实习生权益不受侵犯。
  同时还应看到,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实习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实习证明,以求顺利毕业或者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在此情况下,遏制虚假实习证明的风气,让学生在实习中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成长空间,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亟待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设计实习制度,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并适当放宽实习时间要求,避免实习沦为学生的负担。
  虚假实习证明既伤害了学生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社会的信誉。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努力,提高学生对实习的价值认知和诚信意识,为学生创造更多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有关部门需加强监督力度,坚决打击虚假实习证明买卖的行为,让实习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