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干警深入田间地头宣讲惠农政策。 ■ 通讯员 时圣东 汤浩 记者 罗翔
“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检察院这些年真是为我们做了不少实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谈起这几年的发展,三都自治县周覃镇水东村和连心村的干部群众纷纷点赞。
“乡村振兴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按照三都自治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三都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对口帮扶周覃镇水东村、连心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一场检察机关能动履职、服务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硬仗就此拉开序幕。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周覃镇水东村曾是三都自治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906户4169人,总耕地面积7492亩,林地9730.82亩,草地8647.58亩,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
现在种地收入少,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了,家里剩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针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三都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研究决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梁运青原系水东村的贫困户,看着其他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心里十分着急,本想跟着大家一起外出,但孩子太小无奈放弃,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有养殖技术,劝说其发展养殖业。于是,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梁运青在家养起了牛,现如今他的养殖业发展越来越好,已经成为村里的养牛示范户。
“多亏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去年我收入了10多万元,今年在存栏23头牛的基础上,我准备继续扩大规模。”谈起以后的发展,梁运青信心满满。
“让群众脱贫,还要防返贫。让大走访、大回访、大遍访、大调研走进群众身边。”三都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喻正勇带着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宣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知识及党的惠农政策,把“三会一课”开在田间地头、开进村民家里,充分发挥检察干警熟悉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身优势,组建驻村法律顾问团队,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引导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法治氛围,积极主动加入到村调解委员会参与群众纠纷矛盾化解,共参与土地、邻里纠纷调解9人次,成功调处矛盾化解8件。
特色产业帮助群众增收
“水东村自然条件好,生态环境和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优质水稻,经过不断发展,现有优质水稻种植1800亩。”据当地一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每年与农户签订优质水稻收购协议,通过加工、包装、仓储、销售,帮助群众增收。
“以前种粮难,卖粮难。现在有了收购订单,粮种优惠,我们心里更踏实了,种粮积极性也提高了。村股份合作社还筹集资金25万元购置了两台大型烘干配套设备,不用担心雨季影响。”种粮户梁开创感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都自治县人民检察院与村两委把发展实体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壮大集体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路子,把优质水稻种植、绿壳蛋鸡养殖作为帮扶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村股份合作社还开办了养牛场,目前肉牛存栏70多头,年产值达200万元。以“四种三养”为主导,以发展管护好原1662亩的黄桃作为优势产业,以“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为补充,以流转坝区周边土地,发展蓝靛、朝天椒种植项目,运用农户房前屋后土地,发展大蒜、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依托“黄桃林下养鸡”优势项目,建成鸡舍21个,每年投放1万只绿壳蛋鸡苗进行饲养,还积极鼓励引导村民外出务工转移和回乡创业。
“每年秋收结束后,我们就结队外出到广东、广西去砍收甘蔗,第二年3月底又回乡春耕,务工收入人均有近2万元。”梁开创对未来生活信心满满。
夯实根基提升民生“三感”
“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很大,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美丽了,我们家从事黄桃林下养鸡,通过发展电子商务,专营绿壳鸡蛋销售,收入不断增加,女儿2021年考上了浙江大学,咱群众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从甘肃远嫁到水东村的李春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结对帮扶以来,三都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筹集资金帮助连心村委办公楼扩建、水东小学基础建设;协调相关单位项目资金硬化村巷道3.8公里、饮水工程项目建设3个、坝区机耕道产业路建设3条8.4公里、修建篮球场1个、太阳能路灯56盏……一件件惠民惠农的实事好事得到落实,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进一步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群众的幸福感逐年提升。
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持续抓紧抓实,回答好新时代检察机关高质量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答题”。喻正勇表示,要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优势,密切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群众看有希望、干有奔头,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