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
六月记忆

  ■ 胡启涌
  21年前六月的一天,我怀揣着雀跃的心情,来到凤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报到。刚到办公室,主任将一杯热茶和外宣工作同时放在我的面前。领到任务后,我在临窗的办公桌前坐下,抬眼望着窗外的一株柿树,当时已结满青果,实实的压在枝头。更远处是青黛的大山,上午的阳光刚好爬上山梁。六月万物葱茏,我的心情也一派蓬勃,我记下了这
  年的六月,记下了开始公安宣传工作的满怀激情。
  主任把报架上的《法制生活报》取下来对我说:“这张报纸是贵州政法宣传的主要阵地,你要多向它投稿。”主任眼里一览无余的期待,让我瞬间感到肩头的压力。就这样,关注这份报纸成了我的工作,这份报纸就是我的世界,将我与《法制生活报》绑在了一起。每天读《法制生活报》,还不时在上面刊发稿子,已成了我工作中的最大快乐和收获。二十多年来,这份挚爱的浓度从未淡去,就像一坛窖藏的老酒,时间愈久愈发醉人。
  参加工作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法制生活报》上发一篇重磅稿子。于是,我开始留心凤冈公安队伍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用心记下他们辛苦付出背后的点滴故事。在一次采访中,我无意听到老民警刘专夫妇义务照顾两位老人二十多年的事迹,我不禁心头一振立马联系刘专。刘专却多次推却说:“这只是一些小事。”小事就是大爱,在我的紧追不舍下刘专答应了我的采访,讲出了他与妻子一起照顾赵楷群、李淑林两位老人的感人事迹。我很兴奋很感动,只用两个小时就将3000多字的初稿完成。我知道这个速度与才情无关,是故事的本身让我酣畅完稿。那时投稿最快捷的方式是用传真,当把稿子传给《法制生活报》后,激动的心又开始变成等待。但是我笃定地相信六月,相信我钟爱的《法制生活报》,我的梦想一定会像六月的阳光一样明媚。
  一切都与想象一样美好。2004年3月9日《法制生活报》第6版,用半个版面登出我写的通讯稿《情注双老二十年》。这是我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以来第一次“强势”亮相,让我整天都处于极度兴奋之中。稿子登出后,在县城产生的反响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这种喜悦和意义无疑是《法制生活报》给我带来的。之后的工作中,我每年都要在《法制生活报》上登出不少新闻稿件,特别是2008年五十年不遇的大雪,最近三年的抗疫工作等,都登出了我采写的“大块头”。
  在长期的公安宣传工作中,我认识了报社的龙立琼老师,她谦逊低调,总给人一种可亲的温暖。有次我还有幸与她和桐梓县公安局的王宗伦,一起去正安县公安局采访。三天的采访中,看到她对采访的细心,对稿子的认真态度,着实让我收获了不少。大家彼此熟悉后,她会给我的稿子指出不足,讲采写稿子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我的创作帮助很大。
  自从与《法制生活报》结缘后,生活中的或喜或忧,总与这份报纸息息相关。2018年六月,一场毫无征兆的疾病让我一度绝望。一场痛哭之后,我抱着赌一把的心理去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可是无法住院的现实,让我一度想放弃治疗,这是我人生中最昏暗的一个六月。
  一天中午,我又去了华西医院探问,仍然没有床位的事实让我伤心欲绝,我走出医院靠在大院里的一棵榕树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六月的阳光,我泪如雨下。正在这时我的电话响了,掏出一看是龙立琼老师打来的,她与我核对稿子的几个数字。我强打精神回答龙老师,难以控制的伤心还是让细心的龙老师听出了端倪,在她连声的追问下,我含着泪水全盘托出。龙老师听后不停地安慰我,还说她朋友有一张华西医院的VIP卡,她想法去借。就这样,这桩难事在龙老师的热心帮助下,两天后我顺利住院,开始接受长达7个月的12次化疗。化疗期间,龙老师每周都会打电话问我的病情,鼓励我要调整好心态,勇敢面对,阳光生活。
  2022年六月,我去华西医院第四次复查后,将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告诉龙老师,她在电话里笑盈盈地说:“你又可以给我们写稿子了。”龙老师这句开心话,以足让我痛哭一场,我顿时哽咽难语,半晌才支吾一句:“谢谢龙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六月,不会忘记《法制生活报》。”
  无独有偶,今年六月,创办38周年的《法制生活报》将更名为《贵州法治报》。6月8日,我收到了报社的“约稿函”,我不禁一喜,欣然应诺,心里暗自道:我与这份更名后的报纸,又从六月快乐出发。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