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说法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交流
标题导航
高考录取骗局如何破?
以案释法
媒体评论
谨防高考录取诈骗须耳聪目明
提高警惕性 织密防骗网
莫因求学心切掉入招生陷阱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高考录取诈骗须耳聪目明
张瑾
近日,不少地区的公安部门、基层网格员经常在各中学门口、步行街、公园广场等场所,向刚刚参加完人生“大考”的学子和家长开展了预防涉高考诈骗专题宣传活动。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单、粘贴标语等形式,结合近年来涉考电诈典型案例,向大众详细讲解高考过后常见的冒充教育部门查分、招生、修改分数、内部指标录取、助学金申领等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引导考生及家长切实从思想上树牢安全防线,不要被不法分子利用。
高考结束,不法分子盯上考生及家长,提前查分、破格录取、花钱请托上名校……诈骗招数花样百出。其实,每年高考分数放榜到大学录取之前这段时间,尽管相关部门努力宣传,媒体也一直呼吁,可是高考诈骗事件还是时有出现。与其事后捶胸顿足,不如防患未然。要彻底让高考录取诈骗消弭,还需断其“根源”,需考生和家长耳聪目明,才能让骗子犯罪无滋生“土壤”。
如果考生和家长“耳聪”,骗子就没有机会下手。何为耳聪?即考生和家长不能轻信一些所谓的小道消息、内部参考。要多听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格居民群宣传反诈知识,不断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远离诈骗;对真实案例、发放宣传资料中典型的短信、电话及网络诈骗案例,“提前查分”骗局、“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补助金”骗局、“伪造录取通知书”等骗局,要坚决做到来历不明的电话不接、不听,不向陌生人透露身份信息等,认真剖析解读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犯罪心理,杜绝被骗。
考生和家长“目明”,骗子就无处遁形。目明,相信大家更能明白其含义。在高考后,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想知道分数的急切心理,通过家长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等到成绩公布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担心不能被如愿录取,不法分子以指标费、介绍费、报名费等名义谎称可以通过“内部操作”,降分录取。须知,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在录取过程中,所有考生只有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千万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对于所有声称“可以通过特殊手段来升学”的说法,考生和家长都要保持警惕,不要相信任何旁门左道,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遇到需要收取保证金、指标费、关系费的情况,一律不能相信。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了解信息,才会清晰识别形形色色的高考诈骗套路,让骗子无处遁形。
智慧助阵防诈骗,也是助力防范的好办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关部门要积极动员家长和考生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进一步提高识诈防骗能力,帮助考生和家长对非官方发布的所谓内部降低分数“补招”“补录”信息正确辨识。
总之,谨防高考录取诈骗,必须防患于未然,大家须切记阳光下的招生才是正道。相信在社会各界齐心合力下,每个考生和家长都能做到耳聪目明,保持信息畅通,提高警惕,增强防范能力,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录取,自觉杜绝“旁门”与“左道”,彻底让想利用高考诈骗的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制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法制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