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廖廷军:用爱点燃乡村孩子智慧的火花
■ 通讯员 李静
  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这是黄平县重安镇重兴中心小学廖廷军老师一直铭记于心并将用毕生践行的一句话。
  呵护每个学生成长
  2013年9月,廖廷军如愿以偿回到故乡黄平县重安镇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十年光阴,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最初忐忑与期待交织的复杂心情还记忆犹新。
  生活艰苦,交通不便,是他到大山深处学校工作的第一感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就凭这还吓不倒他,真正让他忐忑的是三尺讲台上的“高光”,是学生懵懂未经开化的心田,是学生的未来将从他的课堂上开始书写……从教以来,他一刻都不敢掉以轻心,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2016年,留守未成年人王龙宝常年跟外公住在一起,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与陪伴,都上二年级了还口齿不清晰,每次说话总被同学取笑,渐渐地,他更不爱张口说话。廖廷军观察到他的异常,常常与他谈心,时常去家访,寻找他的优点抓住一切机会鼓励他。发现他跑步很快时,不仅夸奖他还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为班级争光。慢慢地,王龙宝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对学习有了兴趣,也愿意与同学交流了。
  看到学生越来越积极向上,廖廷军感慨,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应该被呵护。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帮助乡村孩子走出大山。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廖廷军时常告诉自己,学习能改变人的一生,特别是农村孩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好的出路。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曾坚持一个学期每周往返凯里接送学生李珍妹。
  李珍妹家里经济十分困难,父母外出打工,因无人看管便将她送到凯里移民安置点的姨父家,这样一来她就无法到校上课。为了不让学生流失,他多次往返凯里到其姨父家进行劝说,并电话与该生家长沟通。经过多番努力,终于说服该生家长让学生回来上课。为解决李珍妹的住宿问题,他腾出自己的小办公室作为该生在校的宿舍,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与学校老师一起学习和生活。
  就这样,李珍妹成了该校唯一一个离家最远的住校生,每到周五,廖廷军就把她送到离学校60多公里的姨父家,周日下午又去接她回校上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1年3月,廖廷军遇到了从教生涯中新的挑战。其接手的三(1)班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不爱学习,书写潦草、课堂纪律乱、卫生清扫也不认真,第一次语文检测平均分竟然只有32分。他早晚都在思索,该如何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习成绩提升上去。
  他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走村入户进行家访,认真记录和分析,定下了班训“勤能补拙”和班风“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纠正他们的行为习惯。可总有一两个调皮的孩子故态复萌,他坚信学生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懂得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误。
  通过耐心的沟通与持续的教育,四年级时这个班级的语文平均分已达72.6分。在他的指导与陪伴下,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六一”文艺活动展演,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6名学生参加黄平县经典诵读大赛荣获优秀奖,2022年所带班级荣获州级优秀班集体。
  任职以来,廖廷军一直扎根乡村基础教育工作,也将继续在这片纯朴的土地上耕耘,为振兴乡村教育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