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无讼村”建设成效显著
将巡回法庭“搬”到纠纷现场。

法官现场为村民调解纠纷。

坡舟村被评为“无讼村”。

  为详细了解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无讼村”工作中的好成效、好经验,记者日前走进瀑乡安顺,探访青源村、坡舟村、塘约村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经验做法,见证了安顺法院司法服务基层治理、一线为民解忧的现状。
   青源村法官工作站设在“无讼村”
  “通过与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对接,帮助村民耐心调解纠纷,让很多纠纷在村里就能得到化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幺铺人民法庭,通过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等方式,积极探索诉源治理路径,从源头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有效遏制案件量增长趋势,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青源村创建‘无讼村’后,纠纷都在村里成功调解。”4月20日,记者在西秀区青源村采访时,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第一庭庭长陈优海、西秀区人民法院幺铺法庭庭长丁雅洁介绍。
  幺铺镇青源村,只是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创建“无讼村”中的其中一个。
  “青源村主要为汤、黄两姓,村民和谐,民风淳朴,全村共347户,1656人。”青源村村支书黄华明说,法院在青源村聘请3名调解员,他是其中之一。对村里发生的纠纷,每一起都在法官等其他解纷力量的参与调解下成功化解。
  丁雅洁介绍,西秀区人民法院在青源村聘请了3位村委的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成讼,大事不出村”。2022年7月15日,幺铺人民法庭联合幺铺镇劳动保障所,一起到青源村调解了5起拖欠农民工劳务费的劳务合同纠纷。
  调解现场,法官同劳保所工作人员、青源村人民调解员一道,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对欠薪方进行耐心细致地劝说,同时也对农民工进行了悉心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于法,最终5起劳务合同纠纷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当场引导农民工进行司法确认,高效化解矛盾。
  “我们在‘无讼村’设立法官工作站,形成以点带面的服务范围。”丁雅洁说,他们对“无讼村”实行“1+2+3+N”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即以一个法官工作站为中心,两名特邀调解员常驻,根据诉源治理共建协议、诉调对接制度、共同维稳制度,借助N个网格员,形成矛盾纠纷的化解合力。
  自2022年7月青源村创建“无讼村”以来,在幺铺人民法庭和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已调解各类纠纷15件,同时先后有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人民法院、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人民法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贵州省人大检查司法委等单位到青源村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交流。
  坡舟村群众评议团参与案件调解
  坡舟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断桥镇东南面,全村共4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06人。其中,布依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是典型的民族村寨。春节,村民们都以“送铜鼓”的方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送铜鼓”是坡舟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距今已有600多年,布依族铜鼓作为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布依族的生活、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年正月初三“传铜鼓”,村民们齐集一堂,共商村里大小事务,村干部向村民们汇报村集体收支情况,大家共商来年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等,让村民积极参与村子的建设,把坡舟村建设成美丽、和谐、文明乡村。同时请出寨老,调处矛盾纠纷。
  “传铜鼓”这一天,村民们请出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发挥寨老在村里威望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帮助化解村里的家庭琐事、老人赡养、土地纠纷等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在坡舟村创建“无讼村”后,“传铜鼓”解纷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庭参与调处纠纷,指导坡舟村委制定“村规民约”、与辖区村党总支开展党建队建活动等,深度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此外,为有效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法庭邀请熟知布依语的村支两委干部及人民调解员参与调解,运用“双语调解”,以更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普法宣传。
  同时,该村运用“群众评议团”巡回审理,释法说理,本土化引领新村风;通过设立巡回法庭,以案释法,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以“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群众明白的理”审理案件;通过“百姓说事、群众说理、法官说法”调处矛盾,平息纠纷,推动诉源治理。
  日前,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断桥人民法庭的巡回审理快车开到了断桥镇木城村,并运用“群众评议团”在争议现场开庭审理并调解一起恢复原状的纠纷。
  原告罗某与被告刘某、岑某是寨邻关系,2020年,原、被告在村委会主持下达成口头协议,被告刘某将其承包的土地让给原告作为串户路通行,原告将其与被告相邻的部分承包地置换,后被告在挖掘路坎时,原告田坎垮塌,原告称垮塌系被告挖掘所致,故诉至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要求恢复土地原状并赔偿损失。
  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断桥人民法庭受理该案后,考虑该案系土地相邻纠纷,承办法官决定在争议现场开展巡回审理,并邀请曾参与该案调解的村干部、辖区司法所所长及镇综治办工作人员组成群众评议团,参与案件调解工作。
  “你们都是乡里乡亲,串户路已经形成,大家都得到方便,原告也让出部分承包地,这样对双方较为公平,双方各让一步,这件事不就解决了。”群众评议团积极参与到调解中。
  承办法官也从法律规定、邻里和睦等几方面,向几被告充分释法说理。在法官与群众评议团的合力调解下,原被告终于放下多年矛盾,在各方的见证下明确双方土地边界,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关岭自治县人民法院法官表示,评议是从道德、伦理和情理角度,突出“维权与亲情”并重,集聚基层组织和群众力量。得益于该制度,近三年来,坡舟村未发生一起诉讼案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讼村”。
  塘约村
  “三联调”化解矛盾纠纷
  在平坝区塘约村,记者了解到该村通过“三联调”,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据陈优海介绍,2018年12月,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借鉴并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塘约村创建了安顺市首个“无讼村”。
  在人民法庭指导下,探索出矛盾纠纷“三联调”工作法,即“党代表身边调、村民小组进家调、村民大会评议调”,制定村民“黑九条”与“红九条”,开展诉源治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如今,塘约村诉源治理效果明显,近三年来,塘约村仅有3起纠纷进入诉讼程序。2021年3月,获司法部、民政部共同命名的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从事法院工作多年,我对调解有几点体会。”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第一庭庭长陈优海说。
  因案施调,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和案件基本情况,邀请不同的政府主管单位、基层组织、乡贤寨老等参与调解,也可以邀请当事人身边的亲友参与调解,减少当事人对调解的对抗情绪;注意沟通方式,对待当事人,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老百姓听得懂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做当事人的调解思想工作;注重调解方式,对于矛盾纠纷比较激化的双方当事人,应更多地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分别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后,再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对于争议比较大的纠纷,可采取上门调解、多次调解、现场调解等方式,让当事人看到法官一心为民、化解矛盾的初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