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用法治去除盲盒“毒性”势在必行
  ■ 农忬
  以“潮”而“出圈”的盲盒产品,“玩法”越来越多,“玩局”越来越大,从文具、图书到美妆、餐饮,大有“万物皆可盲盒”之势。可是,人们真的会“盲目”买单吗?答案好像没有那么“乐观”。
  3月17日,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的“盲盒”消费调查报告显示,88.54%的受访者支持尽快出台盲盒管理办法或规定。与此同时,网友们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的讨论度和支持率也在持续攀升。这充分说明,广大消费者对“盲盒毒性”是有敏感度和警惕性的,对盲盒消费是有清醒认识和清晰底线的,以严格制度对盲盒市场进行引导、规范,以严密法治去除盲盒“毒性”,是民之所望,亦是大势所趋。
  “盲盒毒性”的“症状”,可谓五花八门。一些商家利用所谓的“隐藏款”“限量款”为陷阱,诱导消费者重复购买不明示抽取概率的盲盒产品;一些商家更是无底线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甚至兜售“三无产品”。这些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影响正常市场秩序,为人们长期诟病。而相比于其他盲盒产品,文具盲盒营销受到更多人“讨伐”,因为文具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未形成稳定而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盲盒营销给他们带来的“次生伤害”更大。比如,文具盲盒引发的“买笔上瘾”,会助长非理性消费,危害正确消费观的树立,甚至会导致他们精神恍惚而影响正常学习。再比如,文具盲盒本身具有的“赌性”,以及其带来的社交绑架和攀比行为,会对他们的性格形成造成严重危害。
  文具变玩具,盲盒的“毒性”已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这绝非危言耸听,媒体和网络不止一次地负面报道就是最硬的“铁证”。孩子是父母的底线,文具的“盲盒毒性”向未成年人渗透,对于身为父母的广大网友来说,无疑就是赤裸裸的“触线”。于是乎,各大网络平台上就有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声声“讨伐”和立法呼吁。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规范文具盲盒经营保护未成年人的行动已经展开,不管从地方层面看,还是在国家层面,打击“毒性盲盒”的铁拳已经祭出。
  以制度规范文具盲盒经营、保护未成年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显然目前离我们预期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盲盒市场依旧乱象丛生的现实来看,不管是上海还是国家层面出台的《指引》,因其相关规定不具法律强制性,不足以震慑和遏制住不良商家的“财迷心窍”,文具的“盲盒毒性”依然在危害未成年的身心健康。从这个角度看,立法禁止以盲盒的形式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立法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有法可依。《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文具盲盒危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已成既定事实,已经到必须法律“亮剑”的时候了。
  法治不会放任“盲区”的存在。期待盲盒市场早日进入有法可依、循法而行的良性发展阶段,更期待孩子们手中的文具不再有“毒性”,回归“书写”的本真功能。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15 DDCPC.COM 法制生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制生活报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