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为学生讲解消防安全知识。(黔西南消防供图)
11月6日,大风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从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参加消防观摩活动。 通讯员 石宏辉 陈佳宇 摄 ■ 记者 张永霞
“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快速撤离!”11月6日,急促的消防警报声在贵州大学西校区骤然响起。在模拟火灾现场,校方值班人员迅速开展先期自救,同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贵阳市花溪区消防救援大队接警后快速响应,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演练不是演戏,是要让每位同学在真实情境中形成肌肉记忆,掌握逃生技能。”主持人在现场总结。
与此同时,开阳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走进该县龙水乡中心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正在热烈开展。在互动提问环节,“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身上着火了该怎么办”等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举手抢答,清脆的回答声与阵阵掌声交织在一起,生动展现了该校消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日的良好氛围。
从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则以“消防站对外开放日”为载体,邀请当地大风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进消防站,开启“零距离”学习之旅。孩子们好奇地触摸消防器材、聆听消防员讲解安全知识,在直观感受与趣味互动中,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赤水市消防救援大队与赤水市第四小学携手联动,策划了涵盖疏散逃生演练、消防安全知识讲解、消防器材装备参观体验等多项内容的主题活动。师生们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中,系统提升了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进一步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在习水县第一小学,一年级(6)班的师生与家长一起走进习水县消防救援大队“行走的课堂”,消防员现场展示救援设备,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试穿厚重的消防服、佩戴头盔,还邀请大家登上救援船艇实操体验。趣味互动中,孩子们认识了消防通道、灭火器等安全标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将安全知识牢记于心……
初冬时节,黔中大地寒意渐浓,但贵州各地的校园里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今年11月9日是第34个全国消防日,11月是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月。连日来,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正在全省各级中小学校园蓬勃开展。各地消防部门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消防知识以更易接受、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青少年心中。
在低龄学生群体中,互动游戏成为宣传载体。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博苑幼儿园内,宣讲员通过“打火机能不能玩”“毛绒玩具会不会着火”等提问,将火源、易燃物等知识点融入对话,讲解火灾危害和逃生技巧。铜仁市碧江区消防救援大队结合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场景巧妙设计游戏环节,让师生在互动中掌握基础消防知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
针对民族地区特点,消防宣传也有“特色方案”。在黔东南州,消防宣传员将防火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苗语+侗语山歌:“电器线路常检查,卧床吸烟要不得……”悠扬的歌声中,孩子们将安全要点牢记于心。这种“双语”普法模式消除了语言隔阂,让消防安全知识在民族地区扎下深根。
“校园消防宣传不仅要告诉孩子们‘不能做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不能’。”黔西南州消防救援支队专业技术三级指挥长刘永松道出了校园消防普法工作的关键所在。他认为,沉浸式体验是提升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将消防车直接开到学校、组织学生到消防教育馆参与VR逃生体验、引导学生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手把手教学使用灭火器灭火、开展烟雾逃生模拟演练等,都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同时,组织学生观看消防主题电影和有故事情节的消防安全知识短片,能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自然接受安全熏陶;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有奖互动问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举办“我与蓝朋友的故事”征文、消防文创作品设计、消防主题绘画比赛,或是组织灭火、射水等消防趣味运动会,则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能力,让消防宣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实践探索中,黔西南州消防救援支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常态化推进“消防进校园”活动。消防指战员主动走进校园,为学生们送上“开学第一课”,系统指导学生掌握逃生自救方法、正确报火警流程、灭火器使用技巧等实用知识。秋季开学以来,该支队已深入90余所学校开展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惠及10万余名师生。此外,全州13个消防救援站和6个消防科普教育馆长期面向学校师生开放,让师生零距离体验器材操作、烟雾逃生,以多元形式促进师生对消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安全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当前,贵州各地校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升温。从省会城市到乡村校园,消防安全的种子正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