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点
第06版:交安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南明区兰花都街道:办好“微实事” 织密“幸福网”
图说新闻
红花岗区“简事快办”窗口上线获好评
黄果树公安“坝坝会”上话安全
三都公安局:法治宣传进校园 警校联动护成长
分类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明区兰花都街道:办好“微实事” 织密“幸福网”
■ 通讯员 石现 陈轩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这片充满活力的城区,兰花都街道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落在实处。
随着区域集中整治行动的深入推进,该街道坚持从群众关心的“小切口”入手,以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微实事”,用心用情做好基层治理的“扎实答卷”,让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在点滴变化中持续升温。
“红色引擎”——奏出治理强音
今年以来,在南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兰花都街道以“汇至兰馨 红心向党”党建工作法为抓手,主动把握区属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契机,积极搭建联动平台。
该街道组织16家区直部门负责人召开结对共建工作动员会,各方围绕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坦诚交流、碰撞思路、共同绘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施工图”。7月以来,该街道联动共建单位党组织,组织474人次党员干部深入小区楼栋,开展“扫楼行动”141轮,精准采集更新人口信息8.7万条,为基层精细化治理打下坚实数据基石。
机制的活力在解决问题的实效中彰显。该街道坚持推进区域化党建,建立健全“需求、资源、项目、评价”四张清单,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后,社区主动“吹哨”77次,结对单位及时“报到”,共同协调解决从抚养费纠纷到交通安全宣传等群众关切的实事15件。同时,有效整合各方力量,有序开展防溺水教育、消防演练、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18场,惠及群众1200余人次,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便利。
这一过程中,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治理效能,为花果园区域的和谐稳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护“未”行动——守护成长晴空
“以前总觉得水边好玩,上了这堂课才知道危险!我还学会了心肺复苏呢!”在金园社区暑期安全教育课堂上,小学三年级的王明同学说。这个暑假,像他一样在街道开展的护“未”行动中收获知识与快乐的孩子已有数百名。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双职工家庭集中的特点,兰花都街道党工委提早谋划,联动学校、医院、派出所等共建单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精心打造“党建引领·护航成长”系列主题活动。从防溺水演练到心理健康讲座,从法治宣传到安全自护,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据统计,今夏该街道共开展各类活动40余场,惠及青少年超千人次。
温情不止于课堂。该街道积极发起的“爱心妈妈”志愿队伍,已有15位成员与10名困境未成年人成功结对,通过实现“微心愿”、定期上门走访、日常暖心问候等方式,将关爱融入日常。同时,该街道联合司法所开展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普法活动也反响热烈,累计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数百人次,切实为辖区青少年筑起了一道有温度、有力度的安全防线。
“安居工程”——夯实生活安宁
“这下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望着正在被拆除的违规隔墙,广场社区7栋的居民李大爷长舒了一口气。这个曾因群租房问题困扰多年的楼栋,终于在兰花都街道的持续整治中迎来安宁。
群租房乱象曾是花果园区域不少居民的“心头患”。部分房东与中介为谋私利,私自改变房屋结构,随意搭建隔墙、乱拉电线,埋下重重安全隐患。面对这一顽疾,该街道主动作为,联合辖区城管、住建、派出所等单位打出治理“组合拳”——通过“宣传劝导一批、联合整治一批、巡查巩固一批”的方式,持续推进综合治理。今年以来,已累计整改群租房75套,居民的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安居,不仅在于房屋结构的安全,也在于居住环境的舒心。“每天晚上楼下烧烤、广场舞的音乐声太大了,家里的老人小孩都无法安心休息!”针对居民反映的油烟、噪声等扰民问题,该街道于9月起联合城管、消防、物业等多部门,启动了油烟综合治理与“降噪行动”专项整治。工作人员通过上门劝导,督促商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控制噪声与油烟排放。对于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则坚持常态化巡查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的原则,致力从源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该街道探索利用“楼栋议事会”平台,组织居民与广场舞团体代表进行多轮坦诚沟通,最终共同商议并签署了《广场文化活动文明公约》,明确活动时段、音量标准与区域划分,推行“定点、定时、定标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巧妙化解了矛盾,实现了“舞照跳、音控好”的和谐共赢,用务实行动守护了群众“居有所安”的朴素愿望。
“畅通工程”——搭建便民连心桥
“现在斑马线回来了,出门买菜都方便多了!”家住都会大街社区的张阿姨指着楼栋间新施划的斑马线,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背后是兰花都街道倾听民意、解决民需的扎实作风。
原来,J区6栋和7栋住宅楼之间因搭建人行天桥,原有的斑马线被取消,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接到群众反映后,该街道第一时间组织实地调研,丈量道路、观测人流车流,并多次与物业、居民代表座谈协商。经过充分论证与积极协调,在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这条消失一年的斑马线终于“回归”。如今,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畅通的,不只是脚下的路,更是心中的桥。在社区的微信群里,“10栋门口地砖已修复”这样的消息连同现场工作照片不断弹出——从修复凸起地砖到填平路面塌陷,一桩桩“小事”被迅速解决。这些看似细微的工程,畅通了居民的出行路,也搭建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从悉心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到全力保障群众居住安宁,再到用心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兰花都街道在花果园区域整治中,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群众的“民生清单”一步步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该街道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绘就更有质感、更富温度的幸福图景。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