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区域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水城:司法有温度 营商添信心
全省首家!盘州市升级启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暨观护基地”
花溪区马铃乡:坝坝会上“唠”治理
图说新闻
边界存疑引纠纷 法院调解促和谐
纳雍检察:“三步工作法”深化代表联络工作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边界存疑引纠纷 法院调解促和谐
本报讯(通讯员 王梦云)近日,紫云自治县人民法院猴场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承办法官跳出“就案办案”思维,以“多管闲事”的主动作为,彻底厘清土地边界、化解邻里矛盾,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和“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
据了解,原告以被告侵占其承包地、砍伐地上树木为由诉至法庭,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损失。承办法官审理时发现,此案核心症结并非简单侵权:原告主张被告在该处并无土地,但原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记载该争议地“东抵被告”,但被告的权证中并未登记争议地块,涉案土地界线模糊不清,根本无法确认侵权具体范围。若仅就“权属不清”下判,不仅难以服众,还会为日后邻里冲突埋下隐患。
“绝不能让案子‘案结事不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法官主动“多管闲事”:一方面逐一走访周边村民,理清土地使用情况;另一方面调取相邻村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逐地块比对核实。同时,积极联系当地综治中心,邀请工作人员共同到场参与调解,形成化解合力。
调解过程中,法官主动将厘清边界作为核心任务,从根源上解决矛盾,既向双方释明法律规定,又谈邻里情分,引导双方放下对立情绪。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则结合土地实际地貌,协助双方重新确认边界。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由综治中心调解员现场为二人划定边界、明确范围,原告自愿放弃砍树损失等相关诉请,两家人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化干戈为玉帛”。
此次纠纷的化解,正是人民法庭践行“如我在诉”理念的生动体现。面对边界不清的“糊涂案”,法官不推诿、不敷衍,主动延伸司法服务,用“多管闲事”的责任心代替“一判了之”的简单化处理,既解决了当前纠纷,更从根源上消除了矛盾隐患,真正做到了一次性彻底化解,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