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法院周刊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区域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水城:司法有温度 营商添信心
全省首家!盘州市升级启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暨观护基地”
花溪区马铃乡:坝坝会上“唠”治理
图说新闻
边界存疑引纠纷 法院调解促和谐
纳雍检察:“三步工作法”深化代表联络工作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城:司法有温度 营商添信心
■记者 陈景雄
2025年以来,六盘水市水城区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精准护航“富矿精开”战略、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以司法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实现新突破。
聚焦重点产业 精准护航发展
一纸“挂靠”协议,险些让一家煤矿企业陷入绝境。
多年前,为保留采矿权,水城区正某煤矿与勇某集团公司签订协议,将采矿权过户至该集团名下,但双方并无真实转让合意。十余年来,正某煤矿始终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然而,勇某公司近年因背负巨额债务,导致正某煤矿的采矿权被多家法院陆续查封,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一度准备破产。
企业“富矿”如何“精开”?水城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这起用益物权确认纠纷案时,没有停留在“白纸黑字”的登记表面,而是深入探究了事实本质。
承办法官细致审查了双方的协议、款项支付情况、煤矿实际运营模式乃至属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事实证明,双方的转让合同系为规避政策的虚假意思表示,勇某公司从未支付过对价,也未实际经营管理煤矿;行政主管部门亦认可兼并重组并未实际完成。法院最终依法判决,确认正某煤矿为案涉采矿权的实际权利人。这一判决,厘清了名义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的界限,精准保护了实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成功将企业从查封困境中解救出来,避免了因“挂名”登记而“陪葬”的风险。
这起典型案例,是水城区人民法院司法服务“富矿精开”战略的生动缩影。为破解煤炭产业发展难题,水城区人民法院印发专项工作方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为实现“零距离”服务,法院主动前移司法端口,在矿区挂牌成立“绿色矿业法官工作站”及“护航精开法官工作站”,将司法服务精准对接到矿井一线,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审执机制 提升办案质效
2023年底,水城区一家煤矿企业因污水处理站阀门损坏,导致部分污水外溢。次年4月,该企业与六盘水市生态环境局签订赔偿协议,约定支付生态环境损害等费用共计36000元。但协议到期后,企业经催告仍未履行。
如果按照传统诉讼程序,行政机关需要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相对繁琐,耗时较长。面对这一情况,水城区人民法院与生态环境部门积极沟通,引导赔偿权利人选择适用支付令程序。
经审查,法院认为该案债权债务关系明确、事实证据充分,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支付令的规定,遂依法发出支付令,责令该煤矿企业限期履行。支付令发出后,企业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异议,并主动履行了给付义务。
这起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申请支付令案,是水城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上的探索创新。案涉协议虽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但不涉及复杂的生态修复,本质是金钱债务。承办法官敏锐抓住了这一点,通过适用支付令这一“快捷键”,快速解决了纠纷,极大节省了行政和司法资源,也减轻了当事企业的讼累,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尽早回归正常生产经营。
“快”字当头,是水城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法院建立涉营商环境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机制,案件平均结案时间降至58.43天,同比缩短20.27天。同时,深入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执行结案95件,为企业追回“真金白银”3056.65万余元。在对152家涉案企业的回访中,满意率高达99.34%。
深化源头治理 打造法治品牌
法治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在于大案要案的攻坚,更在于基层矛盾的源头化解。水城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法宣和解纷品牌。
在矛盾化解上,水城区人民法院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一方面,采取“联络人+系统对接”模式入驻综治中心,实现诉源治理高效联动;另一方面,发挥行业调解优势,推动市保险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先行调解成功结案2255件。其中,“陈老师工作(调解)室”作为全省法院“十佳解纷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牌创始人陈老师入驻以来调解成功案件超900件。2025年7月,综合审判庭成功调解32件总额高达1788万元的系列行政赔偿案件,平均用时仅5.69天,展现了惊人的“水城效率”。
在法治宣传上,水城区人民法院摒弃“坐堂问案”的传统形象,主动走进群众。创新打造的“星期五法治课堂”微视频短剧品牌,已累计拍摄普法小视频超60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案释法”。在野玉海彝族火把节上,法官们登台表演普法脱口秀,吸引线上线下超500万人次观看,将法治精神送入千家万户。此外,“七色法光”宣讲队深入校园,联合区妇联挂牌“蓝盾守未”工作站,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些创新举措,让法治从纸面走向生活,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风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水城区人民法院以公正为魂、以效率为要,把司法保障嵌入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用一纸判决挽回企业命脉,用一份支付令提振市场信心,用一堂法治课涵养社会共识。法治之光,正照亮“富矿精开”的新征程,也为凉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坚实的司法力量。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