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视点
第05版:时评
第06版:平安贵阳
第07版:消防
第08版:区域
标题导航
拆迁安置小区物业、车位费过高?相关部门:协调折中解决!
17位老人旅游款难追回 印江检察“撑腰”全数退还
模拟法庭进校园 沉浸普法润童心
互动学法律 平安入人心
多年养育恩,不敌一块地?
分类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年养育恩,不敌一块地?
■记者 杨净媛
“法官,我的两个儿子都不赡养我,我要告他们!”近日,年逾八旬的朱大爷来到龙里县人民法院湾滩河法庭,无奈地提出诉求。
口头约定起风波
这起赡养纠纷的根源,始于多年前的一场口头约定。为安度晚年,朱大爷曾与两个儿子商定,将家中土地平均分配,并承诺谁负责赡养,其名下另一块土地便归谁所有。小儿子主动表态承担照料责任,但因其常年在外务工,实际陪伴、照料义务等有限,大儿子遂承担了更多日常照料。
朱大爷向法官说道,“后面小儿子回来,我就想着趁着我还硬朗,就把土地给他们分了。我考虑到这些年大儿子照顾我比较多,我就在土地分配上给大儿子多分了一些。就这样,小儿子就不高兴了……”
赡养义务互推诿
这一决定打破了原有承诺——小儿子认为父亲违背承诺,心生不满;大儿子则主张弟弟未尽义务,分配理应调整,如果弟弟认为这样有问题,那么父亲单独的那块土地,自己也要进行分配。就这样,亲情纽带悄然撕裂。
土地分配的不均,使兄弟二人陷入赌气对峙,局面一时陷入僵持,两人双双搁置了对父亲的照料。朱大爷生活陷入困境,年迈体衰、缺乏稳定经济来源,儿子的推诿更令他心寒。眼见调解无望,老人最终无奈走进法院,希望通过法律挽回失落亲情,重获晚年保障。
孝心回归续亲情
案件受理后,雷法官迅速展开行动。他深入兄弟二人家庭,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你们家中原本就没有这些土地,你们也依然不愿意赡养朱大爷吗?百善孝为先,他对你们这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就因为这些土地,你们就要抛之脑后吗?”
一句叩问,令兄弟俩低首沉思。眼见两兄弟稍显动容,法官继续动之以礼:“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们也是做父母、有孩子的人,你们的孩子看到你们这样对待爷爷,他们以后会怎么想?又会怎样对待你们呢?”
语重心长的一席话,终使二人态度缓和,表示愿意在法院的主持下就父亲的赡养问题进行调解。经耐心调解,兄弟俩同意每月各自给付朱大爷赡养费。同时,结合工作时间轮流照顾朱大爷。至于土地分配问题,在亲情的回归中悄然化解,兄弟二人也再未提及。“雷法官,谢谢你!你不仅帮我解决了赡养的问题,更是帮我解决了两个儿子之间最大的隔阂,谢谢你!”朱大爷握着雷法官的手一个劲地说到。
赡养父母,是法律的要求,更是良知的底线。此案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亲情远比任何财产更为珍贵,而法律正是为了缝合裂痕,唤回那份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