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者 杨柳
日前,有习水群众反映称,位于习水县城东的通盛御和园小区物业费和车位租金过高。该小区四号楼的住户全部为拆迁安置户,他们集中反映:当前每月每平方米1.5元的物业费以及高达340元起步的车位租金,与征拆时相关工作人员“每月50元停车费”的口头承诺相去甚远,这让许多家庭感到难以承受。他们迫切希望相关方能参照仅一路之隔的小沟安置小区——该小区目前仅象征性收取每月50元的卫生服务费。
现场探访:设计瑕疵与居民的不便
在接到群众反映后,记者前往该小区实地调查。反映问题的余大哥带领记者进入地下停车场查看实际情况。记者发现,小区四栋的负一层仅规划了少量停车位,而负二层则整体设置为商业区,并未规划停车位。更让居民困扰的是,一单元电梯不能到达负二层;二单元的电梯无法直达地下停车场。二单元电梯只能到达负一层,随后必须步行穿过一条长约50米的巷道,才能抵达停车区域,这不仅不便,居民们更担忧存在安全隐患。
采访期间,闻讯而来的安置群众越聚越多,大家情绪激动,纷纷向记者陈述各自的诉求。还有群众称,在征拆前期,有干部上门动员过程中,曾向其承诺仅收取50元每月的费用;可在签约、选房等环节时却没有兑现承诺,甚至强行安置,但这些群众均无法提供相应实质证据。
据了解,群众主要诉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认为物业费标准较高,希望参照邻近安置小区;二是对车位租金从承诺的50元/月涨至340元/月表示不满;三是质疑规划设计合理性,特别是负二层商业区占用潜在停车空间。除了停车费,1.5元/平方米的物业费也是争议的焦点。他们认为,作为安置小区,此类收费应体现政策性优惠。
历史追溯:安置过程是否有据可查?
面对居民口中“承诺未兑现”甚至“强行安置”的说法,记者前往习水县九龙街道办事处调取了当年征拆安置过程的原始档案。档案资料颇为详实,包含了自2019年6月起的一系列会议记录与大量视频资料。
80多G的视频记录显示,相关动员和安置工作遵循了规范的流程:2019年6月2日召开了实物指标丈量动员大会;6月5日召开了由群众投票选取评估公司的群众会;6月12日召开了征收安置补偿征求意见会,会上不少群众踊跃发言;6月16日举行了安置补偿方案的听证会;最终在6月21日,举行了有公证人员监督的签约摇号选房会。
从视频资料来看,会议现场均秩序井然,氛围总体和谐,工作人员在台上反复讲解政策法规。记者特别注意核实了居民反映的“有警察在场维持秩序并将提意见者带离”的情况,但在80多G的视频中,并未发现此类场景。相反,那位向记者声称“一提意见就被警察带走”的居民,也在历史视频中曾被看到多次起身发言,其表述未受到阻拦。
部门回应:统一标准下的弹性协调
针对居民的核心疑问,习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解释。首先,关于为何不能参照小沟安置小区的收费标准。该负责人阐明,通盛御和园小区是一个整体开发的项目,四号楼属政府回购安置楼、不是独立安置区,在规划、设计、建设和验收环节,都与小区内其他商品楼房楼栋执行统一标准。因此,在物业服务和车位管理等后续运营上,理应遵循统一收费标准。而小沟安置小区目前因相关手续尚未完善,不具备全面收费的条件,故而暂时免费向业主开放停车并仅收取基础卫生费,是一种临时状态,不具备可比性。其次,关于车位租金过高和设计规划问题。负责人解释道,四号楼所处的三角地块本身存在空间局限,无法像其他区域一样规范地设置大量停车位。整个小区的车位总量超过1000个,资源上基本可以满足全体业主需求。对于居民反映的价格问题,政府层面已积极介入协调。
“我们也考虑到安置户的实际困难,”该负责人表示,“经过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九龙街道办事处多次组织业主、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了折中方案。”具体优惠措施包括:物业费在原有1.5元/平方米/月的基础上,对四号楼安置户优惠0.1元;车辆租赁费和卫生服务费打包价从原来的380元/月(子母车位440元)降低至320元/月。此外,还推出了“团租团购”政策,超过20个车位一起租赁的,月费可进一步降至300元。同时,安置户若选择购买车位,可享受标准车位8.5折、子母车位8折的优惠。
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协调出的收费方案是过渡性质的,最终将以待县发改局正式更新收费标准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