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家单位共同研判行政争议案件。
多家单位共同研判行政争议案件。        ■ 记者 杨情丽   
  一条道路、一座公园、一片商业街,勾勒出“贵安第一城”如今的崭新轮廓。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曾是一段持续十余年、牵动多方利益的政企纠纷,它不仅牵动着上千户业主的权益,更检验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与司法智慧。   
  今年9月,随着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纸行政调解书的依法送达,这场历时十余年的行政争议案件终于画上圆满句号。10月17日,原告企业专程将一面写有“睿智公正释疑结春风化雨解民忧十五年案终化解一片丹心映法舟”的锦旗送至市中院行政庭,对法院实质化解长达15年的矛盾纠纷,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表示由衷感谢。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安顺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运用“府院联动+院院沟通+实质化解”工作机制,推动行政争议从“程序空转”真正走向“实质解决”的生动写照。     
一场纠纷,三方困局
  时间回溯至2013年。为迎接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观摩会,某县(区)政府与贵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某镇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合同书》及相关补充合同。按照约定,企业先行垫资修建道路、公园、商业街等基础设施,政府则负责土地供应与相关手续办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项目采取了“毛地出让”“先建后补”的开发模式,谁知这为日后土地交付滞后、手续办理困难埋下了隐患。   
  因为政府迟延供地,企业部分项目未完成,达不到验收条件,导致上千户商铺业主不能办理产权证,纷纷将房开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巨额违约金。面对巨大的经营压力与诉讼风险,企业不得已转而起诉政府,请求法院判决政府承担违约责任并依法履行办证义务。   
  “我们投入大量资金修了路、建了房,配套设施也都按要求建设完成,最终却因为土地交付问题卡住了办证通道,我们感到既困惑又委屈。”回顾往事,该房开公司负责人王某仍然感慨万千。   
  一边是业主群体日益高涨的维权声浪,一边是企业面临的沉重诉讼压力,另一边则是政府履职是否得当的争议。案件陷入了“业主告企业、企业告政府”的复杂循环。   
  “若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不仅企业难以持续经营,政府公信力将严重受损,更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信访和连锁诉讼,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安顺中院该案承办法官刘海萍说。    
  “三个三”机制,推动协同解纷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述案件后,没有简单“就案办案”,而是启动“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三个三’”机制(府院联动、院院沟通、全流程解纷)。将案件的相关情况反馈至平坝区人民法院,同时进行立案审查工作。平坝区人民法院收到相关材料后,立即启动“府院联动”机制,以《案件专报》的形式报送给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积极参与上述行政争议的协调化解工作。在平坝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通过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组织协调区人民政府、法院、司法局等单位共同研判。   
  “我们不是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而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推动实质性解决问题。”平坝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平坝区委政法委统筹下,协调中心多次组织专题研判,厘清争议焦点:政府是否应履行打通1156户商铺办证通道的义务?企业是否尽到自身义务?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一案结、千案生”?     
调解一案,息诉千件
  调解初期,政企双方互不让步。企业认为政府未能按约交地,政府则认为企业未修建人防地下室导致无法验收,双方各执一词。   
  为打破僵局,安顺中院副院长陈慧英带队走进企业,与王某面对面交流。“有时候,最沉重的不是赔偿数字,而是心里的那口气。”她的一席话,让企业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理解。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没有机械地停留在法律条文表面,而是充分运用“穿透式”审判思维,深入探究项目的历史背景、现实困难与潜在社会影响,耐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政府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协议履行中存在的不足,企业也要客观认识自身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我们逐渐认识到,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本质上都是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彼此理解、共同担当,才能真正走出困境,实现双赢。”王某在回顾调解过程时如是说。   
  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最终达成多项调解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担保后,平坝区政府承诺在今年10月31日前为1156户商铺全面打通办证通道;双方共同委托审计机构对项目进行清算,并在6个月内完成;企业负责完善未建的绿化及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企业放弃主张逾期挂牌违约金,并同步撤回其他相关诉讼。   
  一纸调解书,不仅成功化解了政企之间长达十余年的矛盾纠纷,更从源头上切断了上千起业主诉讼的衍生链条。    
 从“结案了事”到“治理升级”
  这起案件的成功化解,是平坝区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运行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3年6月,该中心挂牌成立,由平坝区司法局牵头,整合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综治调解等资源,构建全链条解纷体系。   
  “我们不仅要解决个案,更要通过个案推动类案规范,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平坝区司法局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从波表示,中心成立以来,复议案件调解和解结案57件,调撤率达26.8%;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裁判文书履行率均保持100%,败诉率持续压降。   
  “法律不仅能裁决对错,更能抚平裂痕;调解不仅能化解争端,还能重建信任。”王某在案件结束后感慨道。   
  如今,“贵安第一城”项目的办证通道已逐步打通,企业重拾发展信心,政府重塑公信形象,业主权益得到保障。一场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连锁纠纷,在法治框架下得以圆满解决。   
  安顺法院用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在政企之间、官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与信任的桥梁,才能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惠及一方”的法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