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 ■ 通讯员 石深远 记者 安通
“以前总担心搬来后邻里难相处,没想到社区调解员比亲人还上心,不仅帮我们解开了心结,还教了经营家庭的法子!”近日,榕江县车民街道富民社区居民龚大姐紧握着党员调解员的手,话语里满是搬迁后的安心与感激。
车民街道富民社区是榕江县较早建成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聚居着苗、侗、水等多个民族群众。自群众入住以来,车民街道党工委坚守“党建引领聚合力,多元共治暖民心”理念,以“让群众安居更安心”为核心,将党建贯穿综治服务全过程,在矛盾化解、安全守护、网格服务中融入多民族治理智慧,交出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幸福答卷”。
双语普法解心结 筑牢和谐根基 “搬迁群众来自不同乡镇,语言、生活习惯有差异,化解矛盾得用‘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富民社区党支部书记赖翔介绍,社区打造“1+4+N”矛盾调解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整合党员、网格员、驻居民警、“五老”人员为骨干,邀请懂双语、通法律的专业人士加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在社区惠民议事长廊,驻村工作队员熊宇凤常以山歌化解邻里矛盾。她将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矛盾的法律知识,改编成“劝和歌”,让矛盾在悠扬歌声中化解、法治理念在民族文化中传递。今年以来,富民社区开展“山歌普法”“双语调解”活动15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社区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每周上门走访制度,重点关注特殊群体。今年夏天,网格员王和平发现余大哥和田大哥因楼道堆垃圾争执,立即联系双语调解员,结合民法典进行劝说,最终促成和解。截至目前,社区排查矛盾隐患13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织密安全防护网 守护生命防线
“每天放学,都有穿红马甲的党员叔叔阿姨在路口引导过马路,还帮拎书包,特别安全!”辖区第六小学学生杨芷的话,道出未成年人对富民社区安全工作的感受。
针对辖区未成年人多、留守未成年人占比高且邻近河道的情况,社区打造“少年守护联盟”:由党员志愿者、交警、老师组成“护学岗”,用多民族语言提醒交通安全;“四点半课堂”除辅导作业外,开设“防溺水小课堂”,教孩子自救技能;党员带头的“巡河队”每天8点至20点沿河道巡查,在危险地段设警示标识。今年以来,已劝阻未成年人危险行为43起,实现安全事故“零发生”。
消防安全管理同样严格。社区“党员巡逻队”每月对2个移民小区、3个商住小区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排查消防通道与设施。“以前不会用灭火器,党员同志手把手教,现在能熟练操作了!”居民吴开江说。今年以来,社区开展消防演练6场,培训800余人次,整改隐患10余处。同时,公共区域全面安装高清监控,构建“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防护网,提升群众安全感。
民情日记暖民心 促进民族融合
“网格就像‘小家庭’,要让每个群众都感受到温暖。”网格员林泽胜手持“民情日记”说。日记详细记录居民家庭情况、需求诉求,重点标注特殊群体需求。
独居老人伍大爷刚搬来时,因不熟悉环境少出门,生活不便。林泽胜每周上门看望,帮代购生活用品、缴水电费,还教老人用手机与孙子视频。“现在每天能和孙子说话,心里暖烘烘的,社区比家还贴心!”伍大爷笑着说。今年以来,富民社区为特殊群体上门服务300余次,收集诉求50余件,办结率98%。
为促进多民族融合,社区党组织以“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点为契机,在文化活动中融入各民族传统元素。今年9月28日“感恩奋进・喜迎华诞”文艺晚会上,孩子们穿苗、侗、水等民族服装表演、做游戏,增进民族友谊。“现在社区里,少数民族一起跳芦笙舞,其他人帮忙筹备活动,像和睦的大家庭!”居民龙秀芝感慨。
如今的车民街道富民社区,道路整洁、邻里友爱,广场上孩子嬉戏,议事长廊里老人畅谈,处处是幸福和谐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建+综治’‘党建+服务’模式,推进社区治理能力提升,把综治服务做细做实做深,让群众住得更安心、过得更舒心!”赖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