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巾帼绽芳华 法治润乡土
——记“全省法院先进集体”息烽县法院养龙司法庭
  ■ 记者 贾华
  位于息烽县养龙司镇的堡子村,被誉为“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是中国“半边天”文化的发祥地。依托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息烽县人民法院养龙司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巾帼建功”特色法庭。
  目前,养龙司人民法庭共有员额法官2人、审判辅助人员6人,其中女干警6人,占比75%,成为名副其实的女子法庭。2021年8月,该庭荣获“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1月作为贵州省首家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2025年,该庭被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2020—2024年度全省法院先进集体”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 做党在基层的“战斗队”
  2024年7月,法庭正式成立党支部,现有共产党员4人,均为女性。通过选派优秀年轻女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实行“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同时,将业务骨干、新招录干警选派到法庭工作锻炼,持续发挥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干警履职能力。
  法庭还不断强化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法庭干警自觉把政治理论学习成果融入审判工作实践,以实际行动讲好“半边天”生动故事。此外,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利用参观“半边天”文化陈列馆等形式,继承“半边天”文化精神传统。
  赓续红色基因 做巾帼精神的“传承队”
  面对婚恋家庭纠纷这一基层治理难题,养龙司人民法庭探索出一条“温情化解”的新路径。
  结合“巾帼建功”特色法庭建设,法庭总结出“三心”家事审判方法和“四前服务”“枫桥式工作法”,有效促进婚恋家庭纠纷源头化解。2020年以来受理的婚恋家庭纠纷案件65%以上通过调解方式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4月24日发出息烽县人民法院第一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以来,法庭已累计发出86份提示。受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法庭除了向当事人发送《关爱未成年人提示》,还组织当事人观看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公益短片《最好的礼物》,督促离婚案件双方关心关爱未成年子女。
  针对婚恋家庭纠纷案件的特殊性,法庭严格落实婚恋家庭纠纷“八单一表”报告制度,同综治办、司法所等形成治理合力,在案件不同阶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风险隐患,做好风险防控,对“民转刑”隐患较大的“高风险”案件,及时向党委政法委汇报,启动联控化解机制,避免风险“升级”“转性”。
  此外,法庭还打造“半边天”特色调解室。在法庭内设置温馨调解室,用温馨的圆桌代替传统会议桌“对抗式”布局,营造温馨空间;室外开辟温馨调解区,在凉亭下添置桌椅、盆栽等“硬”设施,打造温馨和谐的调解“软”环境,安抚当事人紧张对抗情绪,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
  发挥审判职能 做忠实履职的“工作队”
  近年来,法庭积极推动构建“乡镇+法庭+村居”“三个主体”联动机制,与综治办、司法所、调解组织等多个站所、单位形成“法庭+”纠纷化解大格局;主动融入堡子村“一岗六队”治理,加强专业法律培训和指导,形成矛盾纠纷“村级发现上报——法庭+村调解员共同调解——法庭司法确认”多元解纷模式,2020年以来,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案件385件;邀请人民陪审员作为合议庭成员参与案件审理活动,支持培育“法律明白人”“村居法治带头人”,护航乡村振兴。
  聚焦“站+云”建设,推动司法便民。法庭在所辖的养龙司镇和温泉镇分别设立法官工作站,其中堡子村法官工作站是贵州首个“巾帼示范村”法官工作站。通过构建“515”工作模式,致力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小法庭”,在社会治理和司法服务上用“小阵地”发挥“大能级”作用。完善一站式立案诉讼服务,提高信息化设施运用和平台使用率,实现诉讼全流程、全时空“一网通办”,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持续完善妇女儿童绿色诉讼通道和快处机制。
  构建靶向服务,聚焦前端把控。法庭通过案件审理,为企业在合同把关等方面进行风险示警,为企业发展服务由事后补漏变为事前预防、事前指导。重大涉企业纠纷案件预先风险研判,把控风险节点,尽可能运用调解、和解等方式推动案结事了。积极做好释法说理、案后回访等工作,督促被告主动履行,推动胜诉权益及时变现。
  养龙司人民法庭不断赓续“艰苦奋斗、巾帼建功、奋勇争先”的红色血脉,构建特色审判机制,深化人民法庭管理实践,以“巾帼建功”特色人民法庭建设为基础,着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让巾帼之花在红色热土馥郁法治芬芳。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