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把平安蓝图绘在群众心坎上
——罗甸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记者 罗翔
  晨光漫过罗甸县的群山,洒在县城中心那栋1500平方米的建筑上。“罗甸县综治中心”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大厅里,导引台的工作人员为老人递上一杯热水,旁边的纠纷调解室里,律师和法官一起耐心倾听群众诉求;指挥调度区的屏幕上,“雪亮工程”实时传送着街头巷尾的画面,12345政务服务平台的工单正被快速流转……
  这里是罗甸县为群众筑起的“暖心港湾”,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智慧中枢”。从乡(镇、街道)的“阵地升级”到县级综治中心的“效能聚合”,罗甸县综治中心以一步步扎实的举措,把“平安罗甸”的蓝图绘在群众的心坎上。
  从“跑断腿”到“一站式”
  “以前反映土地纠纷问题,要跑信访局、自然资源局,有时候还得去法院,来回跑好几趟。现在好了,在综治中心里,这些部门的人都在,一次就把事儿说清楚了!”家住龙坪镇的王大爷攥着刚签好的调解协议,脸上的愁云散了大半。这温暖的变化,源于罗甸县对综治中心阵地建设的精雕细琢。
  2023年起,罗甸县攥紧广州帮扶的“东风”,将八镇一乡一街道的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项目,138万元广帮资金像“及时雨”,浇开了乡镇综治中心的“升级之花”。罗甸县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有阵地、有人员、有机制、有标识”的“四有”标准,让每个乡镇都有了“固定的家”。2025年,罗甸县对照省、黔南州要求,为每个中心划分出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三个功能区,让群众一进门就知道“找谁办、怎么办”。
  县级综治中心的建设更是“一步到位”。14个功能室沿着“法治化解纷”的路线图有序排布:登记受理室接住群众的急难愁盼,劳动维权室为务工者撑起“保护伞”,心理疏导室帮群众解开“心头结”,速裁(仲裁、听证)室让纠纷解决“不拖延”……就连标识牌都经过精心优化,只保留“罗甸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罗甸县综治中心”两个名称,既规范又醒目。在这里,“只跑一地”不是口号,而是群众能享受到的便利,是阵地里流淌的民生温度。
  从“单打独斗”到“攥指成拳”
  “感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一起帮忙,我这工资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拿到。”不久前,在罗甸县综治中心的劳动维权室里,务工者张强(化名)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原来,张强所在的工地拖欠工资,他多次讨要无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罗甸县综治中心。没想到,人社局的驻点干部当场对接工地负责人,罗甸县司法局的调解员同步跟进,律师还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仅用了3天,拖欠的工资就到了账。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是罗甸县整合解纷力量的生动缩影。在罗甸县综治中心,28名来自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常驻在岗”,民政局、卫健局、妇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二“轮驻报到”,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力量也随时“在线”——曾经的“各管一摊”变成了如今的“协同作战”,曾经的“群众跑”变成了如今的“部门联”。
  为了让这支“联合战队”更有战斗力,罗甸县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机制:驻点人员由罗甸县委政法委统一调度,业务工作听原单位指导,年终考核、职级晋升时,派出单位还要征求罗甸县委政法委的意见。“既不让我们脱离原单位,又能让我们在综治中心安心干事,遇到复杂纠纷,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其他部门的同事,这种攥指成拳的感觉,干活特别有底气!”罗甸县人民法院驻点法官岳为岿的话,说出了所有驻点人员的心声。今年以来,罗甸县综治中心已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27件,887件成功化解。64.83%的调解成功率背后,是合力拧成的“平安绳”,把群众的“忧心事”拧成了“放心事”。
  从“人工跑”到“智慧联”
  “叮!系统预警:某宾馆有未成年人单独入住,未联系监护人,请及时核查!”深夜,罗甸县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区的屏幕突然弹出一条预警信息,值班人员立刻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联系辖区派出所和宾馆负责人,不到10分钟,民警便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并联系上该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这一场“及时雨”般的干预,是罗甸县用“智慧”守护平安的日常。
  在综治中心的治理实践中,“智治赋能”是不可或缺的“硬核力量”。指挥调度区接入“雪亮工程”视频资源,街头巷尾的情况实时可见,社会治安的“盲区”越来越少;综治信息平台、12345政务服务平台被广泛运用,工作人员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前端防范“治未病”、末端处置“治已病”的能力越来越强。如今,这两个平台的综合运用成效显著,数据跳动的节奏里,藏着治理效率的“加速度”。
  光有智慧还不够,“督办落实”是守住平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月一次的工作联席会议,把疑难案件摆出来“会诊”,让“卡脖子”的问题有了“突破口”;“三色预警”机制给矛盾纠纷“分级”,红色、黄色、蓝色对应不同风险,责任单位、包案领导、化解措施一目了然,让风险处置“不滞后”;倒查督办问责机制更是“利剑高悬”,凡是应办未办、敷衍应付引发问题的,一律复盘倒查、追究责任,让履职尽责“不打折”。
  今年以来,390件黄色等级以上风险事件在“三色预警”的精准调度下被及时化解,253件久拖未决的难点问题在联席会议的“会诊”中迎刃而解;38份工作提示函划清责任边界,8次风险预警函敲响防范警钟,2次命案复盘倒查筑牢安全底线。这一笔笔“实招”,最终织成了一张“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平安守护网,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让万家灯火始终明亮。
  夜色渐浓,罗甸县城的街道慢慢褪去白日的喧嚣,而罗甸县综治中心的灯光依旧亮得温暖。有人伏案整理当天的调解档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记录着每一起纠纷化解的安心;有人紧盯平台数据,屏幕的微光映在脸上,守护着每一刻社会治安的平稳;还有人握着群众的手,耐心解答最后一个疑问,温和的话语里,满是“为民解纷”的真心……从乡镇到县城,从阵地搭建到力量聚合,从智慧赋能到责任坚守,罗甸县综治中心正以“绣花”般的精细,一针一线编织着属于罗甸人民的“平安幸福卷”。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