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区域
第06版:交安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双下降”
水城区:在社区开展亲子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图说新闻
分类广告
断崖式降温! 注意这个“隐形”风险
纳雍县:银发力量赋能社区治理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龙交警科技赋能精准治理——
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双下降”
■通讯员 邹颖颖
黔西南州安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紧围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目标,扎实推进隐患治理、违法查处、宣传教育等多项举措,全力防范道路交通事故,切实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今年以来,全县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数、亡人事故数同比分别下降21.95%和28.9%,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双下降”的工作目标。
精准施策消隐患
“教育园区有8所学校,出口这里道路中间没有隔离带,不少学生和家长爱横穿马路,很容易发生事故。”在安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办公室民警罗人铭站在屏幕前,屏幕上正播放着无人机拍摄的路面信息。
近年来,安龙交警紧盯“人、车、路、企”等道路交通安全要素,依托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以公安交管牵头,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抓好道路隐患排治、行业企业风险管控等工作,提高精准防控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
“驾驶人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速度降下来、警觉性高一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小一点。”安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符治洲说。
安龙交警趁开学季之前在教育园区出口安装了600余米隔离护栏,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针对教育园区至金荷名都路段近40条斑马线安装了地灯,有效避免了驾驶人因夜间行车马线处未能提前减速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以前晚上过马路都担惊受怕,很多司机都不减速的,现在交警同志治理后,大家速度都降下来了,我们也安心不少。”家住金荷名都的孙小虎说。
同时,交警大队通过对近三年交通事故数据、违法记录、道路特征等要素的深度分析,精准识别出事故高发路段和高风险村庄,定期与乡镇内的村小组组长联系,着重消除重点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了源头风险隐患管理。
“每次发生交通事故,我们都会反思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逐一排查风险隐患。”符治洲介绍说,“既要考虑什么办法管用,也要琢磨什么办法省钱。超速多的,就增加减速带;容易打滑的地方,就对路面进行糙化处理;下坡弯道多的,就安装警示牌,提示减速慢行。今年以来,我们共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47处。”
动态布警保畅通
“走吧,今天我们去五小。”下午五点,罗人铭穿上反光背心,戴上装备,喊上办公室同事一起往招堤五小走去。
针对辖区各中小学潮汐式交通特征,安龙交警选派内勤、办公室、宣传民警辅警组成10人小分队,到周边学校门口护学,全力做好学生护学工作,保障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平稳有序和学生人身安全,有效增强了城区高峰期见警率、管事率。
据介绍,安龙交警优化勤务机制,摸排辖区道路交通拥堵规律,将辖区分为城区、农村、龙广三个片区,下设多个网格,并在网格设定指挥疏导点位,在持续优化网格化勤务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城骑警的机动作用,有效弥补管控盲区,采取机动与定点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快速反应,“遇堵疏堵、遇违纠违”,做到交通节点管控警力全覆盖,全面提升辖区疏堵保畅能力。
此外,安龙交警还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数据中枢”作用,对辖区早晚高峰主要路口路段进行动态分析评估和实时动态监测,实行扁平化管理、可视化调度,及时安排警力疏堵,对闯红灯、逆行、不按导向行驶、不系安全带、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远程抓拍,提高非现场执法能力,实现道路交通精准治理。
“这里是安龙交警,景区门口请勿长时间停车,请及时开走。”在招堤景区入口处,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与定向声呐系统的警用无人机盘旋上空,对路面违停车辆开展精准喊话,听到清晰提醒后,驾驶人迅速将车开走。
据了解,安龙交警安排5名飞手,在景区、商圈、集市等重点路段启用无人机巡航,无人机凭借其高空视角与快速响应的优势,搭载高清摄像头对路面交通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可及时发现交通拥堵及违法停车等情况,并通过扩音设备进行喊话提醒。并与路面巡逻警力密切配合,查纠违法、处理事故,确保道路畅通。
靶向宣教强意识
“知道什么是汽车盲区吗?”在安龙县加油小学的操场上,民警许庭雨大声询问,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驾驶员看不见的地方!”许庭雨进一步解释,随后引导学生们蹲坐在或站立在车身四周盲区里,并组织学生、家长、教师轮流坐到驾驶位上,沉浸式体验驾驶员的第一视角,深入感受视野盲区的存在。
今年以来,安龙交警多维度打造交通安全宣传阵地,他们针对不同宣讲对象策划不同的宣讲主题,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在安龙县30余所中心小学,交警大队积极行动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现场模拟开门杀、鬼探头、未戴头盔等交通事故,上演“真人、真车、真撞”,通过主题情景“沉浸”+“互动”的创新方式,为同学们树立知危险、会避险的交通安全理念。
“我完全走不来路了,头有点晕,根本看不清楚路,原来喝了酒开车是这种感觉。”刚刚体验VR酒驾的村民张大姐说道。10月17日,安龙县栖凤街道警民广场座无虚席,52岁的张大姐戴上VR设备,瞬间“置身”酒驾现场。这是安龙交警创新推出的“沉浸式安全课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酒驾等危险场景。“酒驾太可怕了,我要和娃娃讲喝了酒千万不能开车!”张大姐摘下设备感慨道。
“这种沉浸式体验通过科技手段真实还原酒驾状态,让参与群众对‘酒后禁驾’的认知提升,许多群众表示要当‘家庭安全监督员’,把震撼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符治洲说。
新媒体阵地同样战果斐然。安龙交警拍摄交通安全科普视频,通过多个媒体平台播放,还有不少网友在视频下方评论,学到了新知识。此外,安龙交警依托警务微信群,开展“线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这种“线上”宣传可以打破时间、地点、人数等限制,让交通安全知识插上翅膀,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