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让“自己人”调“行业事”
——纳雍县“商人治商”解纷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记者 黄祖祥 通讯员 罗俊荣
  走进纳雍县工商联调解中心,调解桌上没有“被告席”“原告席”座牌,设置的是“甲方”“乙方”座牌。“这样的布置,去掉了诉讼对立色彩,增加了协商氛围,让人心情轻松,标明了‘笑着协商纠纷’的轻松属性,促使当事人心平气和地进行协商。”纳雍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介绍。
  此前,当事人项某刚与某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就是在这里通过在线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这起涉及金额近180万元的合同纠纷的成功调解,不仅让项某刚以最小的成本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还帮助对方大大节约了应诉产生的费用。
  这是纳雍县人民法院与纳雍县工商联联合探索“商人治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的缩影。
  近年来,纳雍县人民法院与纳雍县工商联联合探索“商人治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让懂行规、说行话的商界人士参与调解,把矛盾化解在源头,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商人治商”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推行后,纳雍县人民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数量逐年减少,同时该院获评“全国法院十大最受欢迎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
   建强专业队伍让 “自己人”调解行业事
  “行家解行事,我们认为很好。”对于纳雍县“商人治商”一站式解纷模式,纳雍的商人很满意。
  2020年,纳雍县人民法院与纳雍县工商联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纳雍“商人治商”一站式解纷工作领导小组,在工商联成立调解中心,规范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等方式,从政协委员、工商联干部、商界精英、律师等群体中选聘专职调解员。“这支专业调解队伍,不仅有深厚的法律素养,还熟悉本地的产业链条和商业规则。他们是连接法律与行业的‘桥梁’,也是解决商事纠纷的‘自己人’。”
  工作中,纳雍县采取“以案定补”方式,调解成功给予补助,调解不成的根据工作量适当补贴,有效激发调解工作积极性和保证调解队伍稳定性。
  纳雍县聚焦重点领域,厘清调解之要,将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协议未履行或履行不到位、供销渠道不顺畅等矛盾纠纷作为首要调解内容,将群众个体与企业、村合作社或者其他经营主体之间的纠纷作为重要调解内容。特别是针对房地产和物业服务民商纠纷“重灾区”,出台《关于涉房地产领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重点调处政务服务不到位、合作协议未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等矛盾纠纷,集中调解涉房地产商事纠纷,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2025年10月,共调解民营经济领域纠纷3901起,涉及金额逾4.2亿元,为群众、企业节约诉讼成本380多万元。
  “‘自己人’调解,纠纷双方都容易接受。”在纳雍县,许多纠纷无需进入庭审环节,在诉前就成功化解,这不仅提升了司法效率,也有效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其中,纳雍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诉蔡某某、颜某某案从诉前开展调解到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仅用1天时间。
  构筑多元模式 提升调解服务质效
  近日,纳雍县工商联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一起涉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甲乙双方通过线上调解达成了调解协议,由乙方按协议约定分期向甲方支付货款681649元,实质性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
  这起纠纷的调解,是纳雍县构筑多元模式、释放调解之能的一个缩影。目前,纳雍县“商人治商”机制建立了多样化调解模式——桌面调解、线上调解、流动调解。
  为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针对当事人都能到场的案件,当面实施桌面调解。调解现场,将“被告席”“原告席”座牌改为“甲方”“乙方”座牌,引导双方当事人和平协商。针对当事人双方不能到场或有一方不能到场的,依托法院系统搭建的15个视频调解室,组织双方通过屏幕协商,达成协议后,在线确认调解协议或申请司法确认。针对部分涉及土地、财产损害等需到现场勘验才能调解的纠纷,调解人员流动到乡镇、部门,进行实地核查,现场组织当事人调解。截至目前,流动解纷达300余起。
  无论是桌面调解、线上调解,还是流动调解,调解员都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打通纠纷解决的“最后一公里”。在完成调解后,调解员均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回访,跟进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反弹”。同时,征求当事人对调解工作的意见建议,总结调解方法经验、完善调解机制,不断提升调解服务质效。
  “商人治商”机制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商人治商’解纷机制,是基层社会治理中解决纠纷的一种创新模式,其核心在于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纳雍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说。
  在纳雍县,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已成为化解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模式。法院在收到诉状后,先征询当事人意愿,符合条件的案件分流至调解中心。调解程序开始后,调解员会单独或同时约见各方当事人,归纳总结争议焦点,提出解决建议。协议达成后,当事人可在30日内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协议法律效力;若调解不成,案件则直接进入诉讼程序。
  近年来,纳雍县民商事收案数持续下降,调解方案常以盘活资金为原则,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压力,加快资金流转。“商事相关主体根植于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最了解经济活动中的纠纷根源,在经济领域纠纷化解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通过搭建理性表达诉求平台,能够及时解决当事人合理诉求,有效减少、避免矛盾激化和升级,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矛盾纠纷调处的便捷、高效、公平,有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纳雍县工商联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说。
  “‘商人治商’解纷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调解工作,缩短化解周期,减轻了群众、企业当事人诉累。同时,助推民商事案件逐年减少,有效缓解人民法院办案压力。”纳雍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在“商人治商”解纷机制的探索中,其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精准施策是核心。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事纠纷,明确调解内容、灵活运用调解方式,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多方协作是关键。创建多方协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形成调解合力,推动了商事纠纷高效化解。其三,规范管理是保障。从调解组织建设、队伍管理到流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提升了调解效益,增强了群众满意度。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