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区域
标题导航
法治如何管好“家门口的事”?
锦屏县平略镇:婚育新风进乡村 幸福生活入万家
六盘水:“一盔一带”守护千家万户
图说新闻
仁怀:院坝里开讲 乡贤来断案
分类 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怀:院坝里开讲 乡贤来断案
■ 记者 陈颖
晨雾还没散透,仁怀市苍龙街道水塘村的农家院坝里,村支书陈绩的声音先钻了出来:“田坎上的荒草烧不得!烧了引起起火灾,那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二十多位村民就自动围坐成圈,连路过的婶子都要停下脚:“今天讲啥法?我也听听!”如今这小院,早成了水塘村最热闹的地儿。
2025年9月7日,贵州省司法厅的公示刚出来,这个500多户的村子一下子“站上了风口”——水塘村要冲第十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了!
消息传到“乡贤法律工作室”时,包德飞正低头理着一叠土地流转合同,笔尖在法律条款上画着重点。这位从水塘村走出去的律师,每月都会回村坐班,说起村民的变化,他笑着说:“要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深耕故土,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水塘村的矛盾化解,藏在“议事小院”那方小天地里——这可是村里的“第一道防线”。
去年初夏,街上组22户村民要扩大水管口径,长会组的人先急了:“当初说好就供人畜饮水,现在你们开了餐馆,水管一扩,我们的田浇不上水咋办?”
调解员把两边人请进议事小院,乡贤们没先讲大道理,先拉家常:“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咱先把账算明白——街上组多补点水费,长会组优先浇地,这不就两头都顾着了?”那场会开了小半天,最后和解方案一出来,全票通过。
就靠这“乡亲共情、乡邻说理、乡贤断案”的法子,水塘村实现了五年“零诉讼、零上访”。王国才最有感触:“以前一年要调解好几起纠纷,现在连拌嘴的都少见了!”如今村里还搞了“法律明白人”分片包户,婚姻家庭、山林土地的事儿,都有专门的小分队对接,一点不拖沓。
七十多岁的王国才是位退役老兵,他把自家院子腾出来,改成了“学法小院”。你再看“学法小院”的黑板,左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关键条款,右边就画着高粱种植的施肥时间表,粉笔字还带着温度——水塘村早把“法治”和“产业”捆在一起抓了。
村民们说起这事儿,话里都是实在:“以前不敢把地随便交出去?怕上当被骗!后来包律师把法律讲细讲透了,我们心里有底了,才敢跟合作社签合同。”
靠着这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水塘村的产业慢慢旺了:高粱基地连成片,观光农业引游客,部分家庭搞起庭院经济。就连村合作社跟酒企签合同,都得先送“乡贤法律工作室”审一审。“条款里把权责写得明明白白,企业敢投钱,我们也放心干!”村民算着增收账,嘴角都合不拢。
傍晚的乡贤文化广场,路灯刚亮,不少村民就围着公示栏看一些过往的工作信息。
村里的事,从来不是干部说了算:村民把事说出来,干部盯着理事,办得怎么样全晒出来,大家一起评,承诺了就必须办。这“村民说事、干部理事、公开晒事、民主评事、承诺办事”的规矩,水塘村人都认,也都信。
水塘村的普法,细到了“无死角”。
给种粮户讲《种子法》,就蹲在田埂上,拿着种子袋教他们“买这个得看啥标识,假种子咋维权”;给开电商的村民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凑在手机屏幕前,手把手教“售后纠纷咋处理,好评差评咋应对”;村里的儿童,也有专门的“法治绘本课”,志愿者拿着绘本,把“不能跟陌生人走”“要保护自己”的道理,讲得像故事一样好听。
“咱们的‘五无’乡村,不是终点,是咱接着往前闯的新起点!”陈绩说。
从老兵腾院子当“学法点”,到乡贤回村当“法律靠山”;从矛盾在家门口解决,到产业跟着法治走——水塘村的日子,藏着最实在的道理:民主法治不是抽象的词,是院坝里的普法声,是合同上的红手印,是议事时的心里话,是老百姓能摸得着的踏实,能看得见的温度。
就像水塘村人常说的那样:“上善若水,以法为纲;幸福之塘,共治共享。”这村子,正揣着它的“法治密码”,一步步朝着“国字号”示范的目标,稳稳地走下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