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外卖平台恶性补贴打乱市场 行业良性竞争才能赢得未来
  补贴狂飙掀恶浪,理性扬帆正航向。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督促平台理性竞争,合理控制补贴,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外卖平台被约谈后,快速响应,集体发声,承诺严守法律法规,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恶性补贴打价格战,商家遭殃市场乱。一些外卖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通过低价补贴等进行恶性竞争。“0元购”等超低价产品涌现,有的平台甚至通过商业诋毁、强制“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压对手、逼迫商家让利走量。有的平台逼商家承担70%以上的补贴成本;有的将补贴资源优先分配给大型连锁品牌,导致独立品牌利润被摊薄,面临“不跟没流量,跟则亏损”的困境,产生“有订单无利润”的恶性循环。部分商家为保本被迫降低食材品质,形成“价格战”恶性循环。订单激增导致骑手超负荷配送,工伤风险上升。补贴退潮后价格反弹,消费者面临涨价或算法操控……严重地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
  恶性补贴扰乱市场秩序,破了法规边界。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变相强制低价”等行为,明令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如果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推出“0元购”等,且持续时间超过15日或造成市场秩序混乱,则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以不当利益争夺交易机会”的规定。平台通过算法降权等手段强制商家承担超30%补贴成本,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公平竞争原则”,以及该法第十四条禁止“不合理限制交易”的规定。违反电子商务法禁止的“不合理限制平台内经营者自主经营”行为。外卖平台需建立透明机制,公示补贴规则,依法依规地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强化动态监管,为外卖平台补贴划出红线。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明确划定三条“红线”,包括禁止“0元购”、强制分摊补贴、算法操纵等行为,要求平台“花自己的钱补贴”。对于外卖平台违规强制分摊补贴,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卖平台处以违法所得1-5倍罚款。商家可起诉平台要求返还被强制分摊的补贴资金,并赔偿因限流导致的经营损失。如果外卖平台通过虚构交易套取补贴后强制分摊,可能构成诈骗罪,涉案金额超10万元可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8月发布电商收费透明化指南,明确要求外卖平台公示补贴分摊规则,违者将纳入“信用黑名单”。
  平台应从“补贴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平台要实现长期发展,必须兼顾补贴策略与服务质量优化,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搞好短期刺激与长期效益间的平衡。补贴虽能带来订单量短期增长,但过度依赖补贴会导致用户忠诚度下降。平台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效率、优化模式降低商家成本、加强服务保障,形成可持续竞争力。提升配送效率、商家运营支持、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服务质量,才是核心竞争力。平台要从监管合规、技术创新、服务优化和生态构建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创造长期价值。
  疯狂补贴不可持续,理性发展才是正道。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目标的短期巨额补贴,终究无法实现多方共赢,更无法达到“促进消费、实体受益”的良性发展目标。因此,出于短期商业利益的巨额补贴大战应当回归理性,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对于恶性补贴,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让中小商家从这场无效的内卷中解脱出来,这不仅是保护了行业的“毛细血管”,更是为整个外卖经济的长远发展固本培元。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