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三年多的疙瘩,真解开了!”
  ■通讯员 汪怡潇 记者 杨情丽
  “你好,我来预交明年的物业费。”近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某小区内,业主卢女士来到小区物业管理中心,主动预交明年物业费。谁能想到,一年前,眼前这和谐的物业与业主关系还处在水火不容中。直到去年,在钟山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关系才重归于好。
  2024年3月21日,在钟山区人民法院调解室,市民卢女士将一叠现金递到物业经理手中,对方连声道谢,高兴地说:“三年多的疙瘩,真解开了!”这场横跨三年的物业费拉锯战,从法院介入到现场履行,仅用了二十天。
  物业纠纷,虽起于“小”处,却常如巨石堵住民生通道。卢女士的烦恼就极具代表性:电梯噪音扰人清梦,小区车辆停放乱如麻,加上家庭经济压力陡增,不满与困境层层堆叠,最终化为拒交物业费的无声抗议。
  2024年2月27日,该小区物业因业主卢女士长期拖欠物业服务费,且多次追要被拒,遂向钟山区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经审查认为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同年3月12日,依法快速发出支付令,要求卢女士限期履行义务,支付拖欠三年多的物业费。
  当那张载明欠费5294元的支付令送达卢女士手中后,她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提出了书面异议。这场业主与物业长达三年的“冷战”,似乎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关头。
  据记者了解,若按常规司法路径,支付令遭遇书面异议后,案件很可能走向两个方向:要么法院裁定异议不成立,物业公司申请强制执行,可能会导致矛盾激化;要么终结督促程序,转入漫长诉讼,可能会消耗大量司法资源。然而,该案件承办法官浦月却在这看似程序化的转折点上,敏锐地捕捉到了异议背后更深层的信号:“这绝不仅是简单的‘赖账’,而是物业服务瑕疵与业主现实经济压力交织而成的症结。”
  对此,浦月没有止步于案卷,而是主动叩开了卢女士的家门。在耐心倾听中,那些关于卫生维护、车辆管理、邻里协调的具体抱怨变得真切起来,同时浮现的,还有卢女士因家庭经济变化而难以一次性支付多年物业费用的现实困境。
  正当大家以为一场拉锯战不可避免时,法院调解室成了融冰的“暖房”。
  2024年3月18日,浦月巧施“背靠背”沟通术:一面将业主的合理诉求与服务瑕疵的客观情况坦诚转达给物业公司,引导其正视不足、换位思考;一面向卢女士清晰释明支付令的法律效力及持续拖欠可能引发的信用惩戒、强制执行等风险,并理性分析其所提诸多问题的责任归属。
  多轮耐心沟通与协调后,僵局开始消融。物业公司基于实际情况,同意对欠费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免;卢女士也放下心结,承诺3天内一次性付清减免后的款项。短短二十天,从支付令发出到现金当场点清,三年的积怨终于烟消云散。
  这场“闪电和解”,并非孤立的个案,而是钟山区人民法院为破解日益凸显的物业纠纷“增长快、一次性化解难”困局,精心锤炼出的一套司法“组合拳”。
  “面对物业纠纷这一城市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法院以‘映山红’天平先锋法官工作站为创新支点,探索建立了‘调解+支付令’有机融合的快速解纷新机制。”钟山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贝茜坦言,针对物业纠纷债权债务关系通常较为明确的特性,法院充分发挥支付令“程序简、见效快”的独特优势。一旦申请符合条件,迅速发出支付令,以法律的强制力形成有效督促,将纠纷遏制在萌芽或初期,避免小矛盾拖成大积怨。正如卢女士案所生动展现的,这一关键转向,有效避免了程序空转和矛盾升级,大幅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自2023年9月以来,该院已发出物业类支付令63份。
  社区虽小,却紧系万家忧乐;物业费虽微,实关乎安居底线。钟山区人民法院以“支付令”为破冰之刃,劈开程序壁垒,将纸面权利兑现为当事人手中权益;以“深调解”为化暖之桥,弥合信任裂痕,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居有所安”的百姓平凡生活。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