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视点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法院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既有雷霆力度 又有检察温度
图说新闻
都匀市法院沙包堡法庭:多元共治助推汽修行业治理
息烽公安:全力守护“双节”平安
联建巧治聚合力 党员服务“幸福红”
刑满释放后再盗窃 法院:从重处罚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匀市法院沙包堡法庭:多元共治助推汽修行业治理
■记者 罗翔
“车子修了又坏,配件不知真假,投诉半个月没动静。以前修车,总像揣着颗‘定时炸弹’。”如今,在都匀市,车主王师傅的烦恼成了“老黄历”:上个月车子出现故障,他上午投诉,下午就有技术专家上门鉴定,3天内就拿到了合理赔偿。这前后的变化,源于都匀法院沙包堡人民法庭为汽修行业量身打造的“治理良方”。
面对汽修纠纷“技术壁垒高、投诉渠道散、调解难度大”的沉疴,沙包堡法庭以“全链治理、多元协同、长效防控”为笔,在黔南大地上写下了“纠纷降、产值升、民心暖”的动人篇章。2024年以来,辖区汽修纠纷总量同比下降45%,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8%,消费者满意度跃升至92%。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基层司法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是行业治理向“善”而行的生动实践。
以技破壁垒 速裁织就治理“防护网”
“要解汽修的难,得先懂技术的门。”2017年,全国首个“机动车维修纠纷速裁法庭”在沙包堡法庭应运而生,像一束光,照进了车主维权的“迷雾”。法庭牵手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监测与维修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组建起一支特殊的“法治工匠”团队:法律专家拎着法条,高校教师带着图纸,汽修技师握着扳手,调解员揣着耐心,“专业调解+技术支撑”的双轨模式,让曾经“说不清、辨不明”的维修争议,有了清晰的“评判标尺”。
曾经,消费者投诉转诉讼率高达32%,一场维权往往要耗上数月;如今,6名技术专家组成的中立鉴定组“提前介入”,调解阶段就能厘清责任归属。2025年以来,17起纠纷通过这一机制化解,仅1例需走司法鉴定程序。更令人称道的是“汽修纠纷信息平台”的搭建:纵向打通企业、协会、行政部门与司法的数据通道,横向覆盖所有汽修店,“实时监测—动态预警—精准干预”的链条,让“配件造假”“小病大修”等风险无所遁形。2024年以来,平台累计预警83起风险,让行业治理从“事后灭火”转向“事前防控”,也让车主的每一次修车,都多了一份安心。
分层解民忧 协同筑牢权益“安全线”
“10分钟响应、30分钟介入、3小时反馈”。这串刻在沙包堡法庭“三级调解路径”里的数字,藏着对车主急难愁盼的“秒级回应”。从企业客服的初步对接,到行业协会专家的技术把关,再到法律团队的专业介入,一条“阶梯式”解纷通道,让大多数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化解。2024年以来,270起纠纷通过快捷渠道解决,占总量的70%;而法律团队介入后,调解成功率更是提升至90%,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48小时。
这份高效,源于“五方联动”的同心协力。法庭联合调委会、行政部门、行业协会、技术院校成立“五方联席会议”,形成“法律定方向、技术破难题、调解促共识、监管强执行”的合力。2024年,81例投诉经联合处置,73例成功化解,90.12%的调解成功率背后,是各部门“攥指成拳”的担当。而专业化“机动车维修纠纷审判团队”的设立,更让司法公正成为“最后一道防线”:2024年审结的216件案件中,203件以调撤结案,调撤率达93.98%;对“欺诈维修”案件依法判处三倍赔偿,累计罚没金额超50万元。每一次公正判决,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守护,也是对行业乱象的有力震慑。
以规肃行业 普法培育发展“新生态”
“以前工时费是‘糊涂账’,配件好坏全凭商家说;现在墙上贴着价目表,配件能扫码溯源,修完还有电子记录。”在都匀一家汽修店,车主李女士指着公示栏感慨。这变化,始于法庭发出的12条司法建议。针对“价格不透明”“配件以次充好”等乱象,法庭向企业和行政部门建言,推动修订《黔南州汽修行业服务标准》,20项细则让“修车”这件事,从此有了明确的“规矩”。2024年,行业投诉量同比下降35%,消费者满意度的提升,是对这份“规矩”最好的认可。
诚信,是行业发展的“根”。法庭联合行业协会推行“红黑榜”动态管理,每年公示企业信用等级,定期举办“典型案例宣讲会”。600余名企业负责人坐在台下,听着45起“虚假检测”“过度维修”的违法案例,红脸出汗间,更懂了“诚信经营”的分量。不少企业主动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让行业焕发新活力。而“校企联动普法”更让法治意识扎根:模拟法庭上,从业人员扮演“原告”“被告”,在角色扮演中懂法;技术合规培训里,专家手把手教学,让技能与法治素养同步提升。如今,行业人才持证上岗率从45%跃升至78%,每一位握着资格证的技师,都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螺丝钉”。
车轮滚滚,载着百姓的日常,也载着行业的未来。都匀法院沙包堡人民法庭用“枫桥经验”的温度、多元共治的力度、长效防控的深度,让汽修行业告别了“乱象丛生”的过去,走向了“自治有方、解纷有序、发展有质”的明天。在这里,每一次纠纷化解,都是一次民心的贴近;每一条标准修订,都是一次治理的精进;每一场普法宣讲,都是一次希望的播种。基层法庭的“微光”,照亮了汽修行业的发展之路,也照见了“司法为民”的初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