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综合
第04版:关注
标题导航
以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贵州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主题演讲比赛成功举办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2025年第三期人民警察警衔首授培训班警体汇报演练举行
图说新闻
节日里的“安全密码”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南州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以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记者 罗翔
不久前,三都自治县务工人员韦某捧着一面鲜红的锦旗,快步走进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多亏了你们,我的3万元欠薪终于要回来了!”锦旗上“为民解忧暖人心”几个大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在都匀市综治中心调解室,居民张某刚签下和解协议,此前剑拔弩张的装修纠纷,在调解员的耐心疏导下,一天内便得以成功化解。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黔南州各地综治中心处处可见。近年来,黔南州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用“一站式服务”破题,以“机制创新”聚力,靠“数字赋能”提速,把治理的“答卷”写在群众的心坎上,让“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从承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一站式”服务:一扇门里解民忧
“这里就像现代化‘医院’,不管啥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门诊’,有的案件当天就能解决。”在龙里县综治中心1300平方米的接待大厅里,办事群众吴先生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大厅里,指示牌清晰明了,窗口工作人员笑容亲切,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的功能区错落有致,像一个个“暖心门诊”,等待为群众纾困。
黔南州将综治中心打造成直面群众诉求的“第一阵地”,创新“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的功能分区,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和涉及民生事项的职能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用“常驻+轮驻+随驻”的模式,让群众不用再“跑断腿”。遇上邻里纠纷,有人民调解员耐心说和;碰到法律难题,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及时支招;心里有疙瘩,心理服务专员会递上一杯热茶,轻声开导。
在资源整合上,罗甸县综治中心按照“321+N”模式,“3”即政法、信访、人社3个部门分类负责;“2”即社会调解机构和律师事务所2类力量辅助;“1”即法院司法确认提供法律保障;“N”即多部门线上线下联动响应。通过常驻、轮驻等方式,来自政法、信访、人社等部门的业务骨干及律师团队“拎包入住”,实现解纷力量从“分散作战”向“集中攻坚”转变。
从“多头跑”到“一站办”,从“来回找”到“有人帮”,黔南州用“一扇门”关上了群众的烦恼,打开了服务的便捷。如今,走进任何一个县(市)的综治中心,都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老人坐着咨询社保纠纷,年轻人捧着材料办理调解手续,孩子们在等候区安静地看书。这里没有冰冷的柜台,只有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个带着愁绪来的人,都能揣着安心走。
“枫桥”新韵:机制活处见温度
“要是真闹到法院,不仅费时间,邻里情分也没了。”回忆起此前的物业纠纷,都匀市某小区业主李女士仍有感慨。当时,物业公司与业主因物业费收缴僵持不下,眼看就要对簿公堂,都匀市综治中心立刻启动“吹哨”机制,像“吹响集结号”一样,召集法院、住建局的专家,连同涉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一起坐在调解桌前。
“法理上,物业费该交;情理上,服务得跟上。”调解员从“法”与“情”两端入手,住建局专家指出物业的服务短板,法院工作人员解读相关法律条文。一来二去,物业公司承诺改进服务,业主们也愿意按时缴费,一场即将升级的矛盾,就这样在笑声中化解。这便是黔南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生动实践。把矛盾拦在法庭外,解在基层里。
为了让“枫桥经验”在黔南落地生根,黔南州还搭建了州、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把矛盾排查的触角伸到村头巷尾。荔波县的“荔即解”工作法,让涉旅纠纷从10天化解缩短至2小时,游客笑着点赞;独山县创新金融纠纷多元化解“113”模式,帮不少家庭卸下了债务包袱;平塘县“1+14+N”调解团队,让矛盾调处成功率达96.8%,群众满意率100%。
更难得的是,黔南州把普法融入调解的每一个环节。事前讲法,让群众知边界;事中明法,让矛盾有底线;事后析法,让道理入人心。如今,“遇事找调解,依法解纠纷”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
“数据”快跑:智慧赋能提效能
“才5分钟,投诉就解决了?”都匀市某高校学生吴某看着手机里的反馈信息,忍不住直呼“意外”。此前,他通过“黔南12345热线”微信平台投诉出租车乱收费,原本以为要等好几天,没想到刚提交信息,就收到了处理结果。
这背后,是黔南州数字治理的“硬实力”。黔南州将综治中心与12345热线深度融合,打造出一个7×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平台”,还打通了省综治信息平台、贵州110服务平台的数据“堵点”,形成横向联动部门、纵向贯通州县乡村的“指挥网”。不管是“政务工单”“综治单”,还是“警务工单”,都能在平台上精准分流、快速处置,真正实现“一个号、一地办、一站解”。
为了给基层减负,黔南州还推广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1.47万个网格员账号、1600余个行业部门账号同步上线。网格员拿着手机,就能采集网格信息、上报矛盾信息;村干部打开“数字乡村”平台,就能实时查看森林防火、环境治理情况;罗甸县的“矛盾纠纷线索分析系统”,还能对涉事相关人员进行闭环管理。
从“人海战术”到“数据跑路”,变化显而易见:日均处理事件量从几百件增至上千件,群体性事件预测准确率达90%,跨部门工单流转时间缩短80%。数字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服务群众的“加速器”,让每一个诉求都能被及时听见、快速回应。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黔南州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综治中心建设的初心。如今,行走在黔南大地,从城市的综治大厅到乡村的网格服务站点,从调解室里的暖心对话到手机上的高效反馈,一幅“矛盾有人解、诉求有人办、生活有温度”的治理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黔南州还将继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治理效能更优、民生福祉更实,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黔南动能”。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