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基层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评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消防
第08版:平安贵阳
标题导航
田间纠纷伤手足 法庭调解续亲情
图说新闻
大方县以精准培训为纪检监察干部赋能
贵安新区交警创新形式 上好“交通安全第一课”
安顺市多部门联合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日”主题宣传活动
水城区公安局多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宣传
石阡县法院:护航新学年 法治伴成长
分类 广告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间纠纷伤手足 法庭调解续亲情
■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浦丽
“对方有过错,我不愿赔偿那么多,坐牢我认了。”面对亲兄弟的赔偿请求,被告人僵持不让步。今年8月,暑气尚未完全褪去,在贵定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却弥漫着比盛夏更灼人的紧张。原告席上的湛某忠捂着仍隐隐作痛的胸口,被告席上的湛某新垂着头,双手攥得发白。
这对血脉相连的亲兄弟,本该在田间地头并肩劳作,此刻却因三记锄头的伤痕,隔着一道冰冷的法台对峙。而法槌未响,温情先至,一场关乎罪与罚、情与理的调解,正悄然缝合着破碎的亲情。
冲突:田地之争酿伤情
故事的起点,是村头那块浸透着两代人汗水的老屋基田地。湛某忠与湛某新,这对从小在同一屋檐下长大的兄弟,多年来却因这块地的权属,让亲情在日复一日的争执中慢慢冷却。
2025年4月的清晨,雾霭还没散尽,湛某新扛着锄头走向争议地。他想趁着农时种上包谷,就像往年无数个清晨那样。可这份寻常的劳作,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湛某忠两手各攥着半截砖头,一步步朝他走来,砖角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光。湛某新下意识往后退了数米,脚步里藏着多年的隐忍与无奈,可兄长的脚步没有停。当退无可退时,他猛地转身,手中的锄头带着情绪的失控,连续三次落在了湛某忠身上。
锄头落下的瞬间,兄弟间最后的温情也随之碎裂。湛某忠倒地的那一刻,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感觉再也回不去了。司法鉴定书上的字迹冰冷而清晰:左侧7根肋骨骨折、肩胛骨粉碎性骨折、下颌骨骨折……轻伤一级、二级的鉴定结果,像一把把刀子,扎进了两个家庭的心里。曾经共饮一壶茶、共耕一亩田的兄弟,如今成了原告与被告,家里的饭桌再也凑不齐两人的碗筷,村口的闲话里满是“亲兄弟反目”的惋惜。
破冰:法庭调解融坚冰
“下判决容易,可这纸判决,能让兄弟俩再坐在一起吃饭吗?”主审法官翻着案卷,目光落在“亲兄弟”三个字上,心里有了答案。这案子,要解的不仅是罪与赔偿,更是心底的疙瘩。
调解那天,法官没有先提赔偿数额,也没有搬弄法律条文,只是轻轻说:“咱们先不说钱,聊聊小时候吧。你们兄弟俩,是不是一起在这块田埂上放过牛?”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两人尘封的记忆。湛某新的眼眶先红了,他低声说:“小时候他总护着我,有人欺负我,他第一个冲上去。”湛某忠也沉默了,手指摩挲着衣角,“他小时候爱吃我煮的玉米,每次都等我从田里回来……”
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法理的疏导便有了温度。法官趁热打铁,拿出早已整理好的“赔偿清单”,一条条念着:医疗费多少、误工费多少,每一笔都算得明明白白。“法律不是要为难谁,是要给受伤的人一个交代,也给犯错的人一个弥补的机会。”法官看着湛某新,“你挥锄头的时候,心里是气,可气过之后,难道不想再叫他一声哥?”又转向湛某忠,“他有错,可你拿着砖头过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忘了,他是你弟弟?”
调解室里的空气渐渐软下来。湛某新的妻子悄悄拉着丈夫的袖子,小声说:“咱就算砸锅卖铁,也得给哥赔了,不能让外人看笑话。”湛某忠的儿子也劝父亲:“爸,叔也不是故意的,往后日子还长……”当原告主动说“能降点赔偿”,被告急忙接话“我们能凑到钱”时,法官知道,那道横在兄弟间的冰墙,已经开始融化。
和解:握手言和暖人心
“26800元,8月17日一次性给付,怎么样?”法官报出的数字,不是凭空而来。是算过两家的经济状况,算过医疗费的缺口,也算过兄弟情分的重量。
湛某新几乎是立刻点头:“行!我明天就去凑钱!”湛某忠也红了眼,声音有些沙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还认我这个哥。”
8月17日那天,湛某新的妻子攥着一沓凑来的现金,气喘吁吁地赶到法院,生怕晚了一秒就辜负了兄长的谅解。当湛某新把钱递到湛某忠手里时,两人的手指第一次触碰。那只曾挥起锄头的手,此刻带着歉意的温度;那只曾攥着砖头的手,此刻带着包容的柔软。“哥,对不住。”湛某新的声音带着哽咽。湛某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过去的事,咱不提了,回家我给你煮玉米。”
法庭里的空气彻底松了下来,这起故意伤害案,没有冰冷的判决,却有温暖的结局。被告人认了错,被害人得了赔偿,更重要的是,那被三记锄头打断的兄弟情,在刑事审判庭的调解里,重新找到了归处。
如今,贵定县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还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法官们不是站在审判台上,而是坐在当事人身边,听他们说委屈、聊过往,在情与法的交织里,寻找化解矛盾的钥匙。70%以上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撤率,背后是“案结事了人和”的坚守,是司法不仅要惩恶,更要扬善;不仅要定分止争,更要修复人心的温度。
近年来,贵定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或因刑事犯罪单独起诉的民事案件中,民事部分调撤率达70%以上。在打击犯罪与权益保障并重方面,注重保护被害方的利益,强化释法说理,让判决结果符合天理、国法、人情,符合群众的朴素认知与预期,实现案件办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就像湛家兄弟后来常说的:“不是法庭判了我们,是法庭帮我们找回了兄弟。”那片曾经引发争执的田地,如今又种上了玉米,风一吹,穗子摇晃,仿佛在诉说着:亲情从来不会被彻底打碎,只要有人愿意搭起桥梁,裂痕里总能长出新的温暖。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