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群众说事亭”进行反诈知识宣传。 ■ 通讯员 张好勇 黄亨雨
“没想到被偷的电动自行车还能找回来,太感谢你们了。”日前,兴义市桔山新区一群众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电动自行车,满脸笑意。不久前,兴义市公安局桔山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一辆电动自行车被盗。接警后,民警经过调取监控、分析研判等,很快成功抓获嫌疑人周某,并追回被盗电动自行车。
此案的成功侦破,是兴义公安践行派出所“主防”理念的生动实践。长期以来,兴义公安紧紧围绕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以预防警务为着力点,将现代警务思维和法治理念深度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做好防范预警 只要轻点鼠标,就能随时了解辖区的治安动态。兴义市公安局顶效派出所有效整合“平安黔哨+天网+雪亮工程+人脸识别系统”公共场所视频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慧联防”网络。
1900多个“电子眼”,牢牢守护着各行政村公共区域、交通要道等关键节点,100余家商铺安装自动识别系统,实现辖区视频点位互补及视频信息共享。搭建集“实时监控、远程调阅、智能分析”于一体的综合防控平台,让基层警务“智”与“质”同步提升,更让顶效派出所打击违法犯罪、服务群众更快一步。
“自从店铺门口安装了自动识别系统,我们做生意也更加安心了。”顶效街道一废旧回收站老板说道。
在辖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平安黔哨”不仅高效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小烦恼”,更在案件侦破中发挥出了关键作用。
今年4月,顶效、木陇街道辖区内多辆电动车电瓶被盗,嫌疑人有意避开监控范围作案,给破案带来一定难度。为让群众安心,必须加速破案。顶效派出所分析研判嫌疑人轨迹,大量调取案发地点、电瓶销售、废品回收等周边监控进行分析,全方位开展侦破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海量视频分析,嫌疑人杨某身影被锁定,抓捕行动立即展开。到案后,面对铁证如山,杨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打造分级联调
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纠纷不出村。兴义市公安局鲁屯派出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网格警务模式,打造“三调联动”化解矛盾格局,有效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因地制宜,鲁屯派出所大力推行“一村一警”和“1+2+1+N”网格警务工作模式,落实一村一警务助理和1名民警、2名辅警、1名警务助理、多名治安员参与排查化解风险隐患一体化机制,将辖区4个村、2个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至少配备4名网格员,聚焦降警情、控发案、管要素、知社情、解纠纷等工作,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街面、沉入社区、融入群众,实现“人到网格去、纠纷网格解。”
针对辖区婚恋纠纷、土地纠纷和劳资纠纷相对突出的特点,鲁屯派出所一改过去公安介入“单打独斗”的调解方式,形成公安+乡镇政府+司法+村(社区)+多方联动调处模式,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着力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前,辖区发生了一起拦路讨薪事件,工人情绪激动,冲突随时可能升级。
鲁屯派出所果断启动“三调联动”,与工人代表、包工头、政府干部、司法所干部等坐在一起,共商解决办法,通过情、理、法相融调解,最后由包工头现场支付工人应得工资20万余元。
延伸警务触角
群众在哪里,警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郑屯镇,“板凳会议”已成为警民连心的独特风景。
“嬢嬢们,快坐,最近家里如何?有什么事需要搭把手不?”“叔叔身体还硬朗吧?最近地里收成好不?”每次“板凳会议”,兴义市公安局郑屯派出所所长舒仕龙的亲切问候,都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这样的场景在郑屯镇屡见不鲜,郑屯派出所将“日常走访、矛盾摸排、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将警务触角深入村组院落,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在轻松的氛围中倾听“家长里短”,让社情民意在“接地气”的交流中慢慢展开。
今年6月,辖区一名80多岁的老人因腿脚不便,便咨询民警能否上门办理身份证。了解情况后,民警立即安排警车上门接送老人到所办理,业务完成后又安全将其送回家中。“警察同志,太谢谢你们了,比我们家属做得还贴心!”老人家属由衷地感谢。
不仅“板凳会议”流动在乡间,郑屯派出所门口的“说事亭”也成了群众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傍晚时分,亭内谈笑风生,群众习惯遇到问题需要咨询,到说事亭问一问;想要表达意见建议,到说事亭聊一聊;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到说事亭议一议……民警在此成功化解了一件件烦心事、一桩桩小矛盾,小小亭子成为警民沟通的“连心桥”和矛盾化解的“前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