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法院开展“贵在执行”之“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 ■记者 杨情丽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难”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让生效判决不是“一纸空文”,更是考验法院司法能力和为民初心的试金石。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人民法院以多项务实举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仅让执行工作更有力度,更让司法过程饱含温度,真正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司法救助:让司法温情点亮希望之灯
在司法实践中,执行不能案件往往让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实现,特别是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播州区人民法院通过健全司法救助机制,为这些特殊群体点亮了希望的明灯。
三年来,播州法院执行局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件,救助困难群众11人,发放救助资金20.39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是司法温情的生动诠释。
潘某的经历令人动容。2021年,她的丈夫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离世,法院判决肇事方赔偿33万余元。然而执行过程中,法院发现被执行人高某武除了一辆无实际价值的三轮卸货车外,再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案件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执行法官并没有就此止步。
在定期回访中,执行法官了解到潘某独自生活在农村,不仅承受着丧夫之痛,还身患左侧腹膜后肿瘤和原发性高血压。原本依靠丈夫收入维持的生计突然中断,医疗费用更让她不堪重负,便主动上门,耐心向她讲解国家司法救助政策,指导她准备申请材料。最终,通过司法救助程序,潘某获得了3万元救助款。
“这笔钱救了我的急!”潘某在电话中激动地表示。这不仅是一笔经济上的援助,更是一份司法的人文关怀。
播州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司法救助制度有效弥补了‘执行不能’案件的法律局限,是国家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困难群众的特殊关怀。”
局长接待:“零距离”沟通解民忧
每周四上午,播州区人民法院执行信访大厅总能看到执行局长忙碌的身影。这是播州法院坚持多年的“执行局长接待日”制度,已经成为法院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今年以来,该院已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31次,接待当事人300人次,处理执行案件148件。这项制度的建立,源于法院对群众司法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司法为民”理念的践行。
今年2月的一次接待令人印象深刻。张某带着困惑和不安来到执行信访大厅,“法官,我的钱已经还了,怎么还收到执行通知书?”播州法院执行局局长胡昌茂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将张某请进接待室,耐心倾听他的诉求。
原来,张某在2021年因买卖合同纠纷被诉至法院,案件因当时无可供执行财产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今年1月24日,张某主动通过银行将案款转入法院“一案一账户”,本以为事情已经了结,却意外收到了法院的执行通知书。
胡昌茂通过执行系统快速查询案件情况后,向张某详细解释:“原终本案件在履行完毕后需要恢复执行程序,以正式执行完毕方式结案,系统自动推送执行通知书是程序要求,并不会对其造成二次执行。”听完解释,张某终于放下心来,并对局长接待制度表示赞赏。
“群众事无小事。”胡昌茂表示,“很多当事人带着焦虑而来,通过面对面沟通,我们不仅能解决程序上的疑问,更能缓解当事人情绪上的紧张。这是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最直接体现。”
局长接待日制度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桥梁。通过这种零距离沟通,当事人感受到了被重视和尊重,增强了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创新机制:多维度提升执行质效
播州区人民法院不仅关注个案解决,更致力于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质效。不仅有强制执行的“刚性”,更有善意文明的“柔性”,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今年以来,该院新收各类涉企案件3682件,结案2607件,结案率70.80%,执行到位金额约2.18亿元。数字背后,是一套完善的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机制在发挥作用: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结案,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值得一提的是,该院创新的信用惩戒与信用修复双轨机制。一方面通过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等刚性措施筑牢诚信底线;另一方面为主动纠错的企业开通信用修复“快速通道”。某建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被列入失信名单后,积极筹款履行义务,执行局第一时间为其修复信用,使企业重获投标资格,保住了一个200多万元的项目。三年来,已有243家企业通过这一机制重塑信用,真正实现了“惩戒一个、警示一批、帮扶一片”的效果。
对于暂时陷入困境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播州法院创新采用“活封活扣”措施——查封财产但允许继续使用,让企业“活水养鱼”。某机械制造企业被查封设备后,通过“活封”继续生产,半年后不仅还清欠款,还新增就业岗位20个。今年以来,已对110件涉企案件采取“活封活扣”,涉及企业22家,标的额4.35亿元;同时促成1227件涉企执行案件达成和解,执行到位1.13亿元。
执行听证机制则是另一大创新。对重大疑难案件,播州法院探索全过程听证,让双方“有话当面说,有理当面讲”。2024年以来已举行听证50次,化解案件42件。其中,某建筑安装公司与房开公司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通过集中听证成功化解案外人异议,这一案例入选省高院典型听证案例,成为可复制的“播州经验”。
民生案件执行更见温度。播州法院通过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执行干警24小时待命,用“马上办”的态度回应群众期盼。截至7月30日,司法拘留223人,罚款99人,达成和解109件,执行完毕18件,为老百姓兑现执行款280.73万元。
以司法调研助力执行工作。播州法院执行干警边办案边总结,2023年以来撰写的6篇调研文章均获省级以上奖项前三名,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破解执行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
“执行工作不是冰冷的程序运作,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的最后一个环节。”胡昌茂局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用更有温度的执行措施,让每一份判决都变成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执行有力,更要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