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现场。 ■通讯员 王庆泽 张晓龙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毕节市第一中学国防班学生刘姝婷迎来了高中阶段的第一次军训。“通过站军姿、练队列、学战术,我不仅体会到军人的艰辛,更对‘国防’二字有了清晰认知——它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担当。”刘姝婷坚定地说。
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毕节市第一中学创新国防教育路径,将国防教育与学校文化深度融合、与课程体系紧密协同的缩影。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离不开高精尖人才,如何让“最优秀的学生先接受祖国的挑选”?2021年秋季,毕节市第一中学开始招收国防特色班,设置了国防理论课、国防法规课、国防技能课、国防科技课、国防研学课等5个课程模块,将学校德育工作和国防教育有机结合,把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
“军事课程谁来教?这是国防班的核心问题。”毕节市第一中学校长吴明来介绍,“退役军人从事国防教育活动有着天然的优势,拥有从军经历的老师从事国防教育,能更好地把握国防教育的主题和内涵。国防班学生与教官朝夕相处,近距离感受军人气质与风采,也更容易激发参军热情。”
毕节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赟说:“很多教官除日常上课之外,还承担征兵宣传工作,为有参军意愿的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从军路上的引路人。”
据了解,学校依据国防教育特色发展方向,采取“军事活动+学校集中授课、仪式教育、军事社团、参观军营、红色研学、竞技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同时,区分3个年级细化国防教育目标,通过国防教育与德育管理、学校活动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一年级以“铸魂”为核心,通过军事训练、国旗护卫队实践,培养爱国情怀与集体荣誉感,结合毕节“绝壁天渠”精神开展劳动教育,强化艰苦奋斗意识;高二年级聚焦“砺志”,开设军事理论、应急救援等课程,组织野外生存训练,在模拟山地行军中锤炼意志品质,同步开展“我的军旅梦”生涯规划指导;高三年级突出“担当”,通过国防政策宣讲、退役军人面对面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公民责任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强军实践。
“国防班”实行军事化管理,把部队优良作风融入日常教学,强化军事技能训练,锤炼学生意志品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训练实施计划:抓好条令条例学习、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基础体能、礼节礼貌、擒拿格斗等课目的训练,突出培育学生的军人品质;指导学校为学生购置训练服装、筹建国防教育活动室,营造良好的军营文化氛围;坚持国防教育与革命传统、学科教育、校内外活动及行为规范相结合,采取专职军事教官与文化班主任双线管理,国防教育课与文化教育课双修教学,建立国防教育考核制度。
“相比其他班学生,国防班的学生更有纪律性和团队意识。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带动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意志品质,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学生思想工作的动力源,推动学校教育创新发展,促进校风学风持续向上。”吴明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