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文县第三小学,老英雄与师生代表合影。 ■记者 张永霞
“排长,我的脚怎么不会落地呀!”“我一看,原来是他的双脚已经被炸断了……”9月8日,修文县第三小学“薪火相传”红色教育活动现场,73岁的老英雄周训华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友受伤的情景时,满眼心疼,数度哽咽。这句充满震撼与悲壮的话语,瞬间将同学们带回了那个枪林弹雨的战场。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周训华生动还原了1979年的战斗经历:当时身为排长的他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为夺取大桥保障部队通行,甚至制定了“以身作桥”的最终方案。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命令一下我们只管往前冲!”战斗中,战友乔胜清用脸贴地雷线排雷、自己打光三盒子弹为部队开道的英勇事迹,让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换来了如今的和平。”老英雄面向孩子们谆谆叮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报告会后,学校举行了庄重的接旗仪式,少先队员向英雄敬献鲜花并行队礼致敬。学生杨雨晗激动地对老英雄说:“军装虽已脱下,但你们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修文县第三小学党总支书记朱海亮表示,此次活动是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红领巾薪火传·童心筑梦新时代”红色主题“七个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端。接下来,学校还将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等形式,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从小学课堂到高校实践,从革命故事宣讲到沉浸式体验,连日来,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在贵州省各大中小学激情上演,让红色火种在不同学段青少年心中持续传递。
8月31日至9月5日,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中国航天科工十院,赴黎平县开展“爱国航天·红色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一周时间里,队员们深入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与中小学校,通过知识宣讲、互动游戏、VR沉浸式体验、剧本演绎等创新形式,弘扬航天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点燃青少年航天梦想,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与爱国报国的热情。
9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贵州石阡甘溪战役革命英烈红军小学、石阡县甘溪乡初级中学、甘溪乡幼儿园三所学校,将新学期第一堂课搬到石阡县甘溪困牛山红军烈士陵园(甘溪点)。师生们向革命烈士默哀、聆听抗战故事、观看爱国影片,随后手持清扫工具擦拭纪念碑、清理杂草,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庄严氛围中厚植爱国情感,以沉浸式红色教育开启新学年的成长篇章。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省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第一时间组织师生观看,以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为契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9月10日,贵阳市南明区建华实验小学以“赓续红色血脉,携手筑梦未来”为主题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将红色教育与新学期期许深度融合。从签名入场、重温红色记忆的欢迎环节,到红色情景剧《礼赞长津湖》和马术队表演的精彩开场,现场氛围庄重热烈,让红色精神成为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为推动红色教育跨学段、一体化开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9月1日至9月5日,一场覆盖全省大中小学生的红色研学活动同步开展。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阳市教育局协办的2025年大中小学生“薪火黔行——‘红飘带’”红色研学活动,在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举行。活动依托该馆“红飘带”全域沉浸式数字体验教学平台,组织全省大中小学生代表分九期开展红色实践教育,覆盖全省高校、中小学(含中职)共4421名学生,其中包括大学生2775名、中小学生1646名,共同开启一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的“行走的思政课”。
研学期间,学生们观看了长征主题大型剧目《红飘带·伟大征程》,并开展心得分享与总结交流。同学们结合观演体验踊跃发言,畅谈所思所悟,带队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有效增强红色教育的互动性与实效性。这种数字体验与思想交融相结合的方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思政教育“实”起来,推动红色基因在沉浸体验和深入思考中深深植根青少年心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凝心铸魂,启智润心。这一系列精心组织的活动,是我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下一步,贵州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实践感悟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