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你好,同学!”
——贵州法院多措并举为开学季定格不变的法治之约
花溪法院法官赵驭寰到花溪剑桥学校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大方法院副院长、法治副校长刘韵在大方县思源实验学校为同学们上法治课。

铜仁中院以“法官+手语老师”的方式,共同为特殊儿童上一堂法治微课堂。

  ■ 记者 杨情丽
  “现在开庭!”9月1日清晨,贵阳市第九中学礼堂内,随着清脆的法槌敲响声,一场由学生扮演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的模拟庭审正式拉开序幕。800余名师生凝神观看,沉浸于一桩贴近校园生活的欺凌案件审理全程——这不仅是表演,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实践课。
  秋意渐浓,法润校园。开学以来,一场覆盖全省的法治教育行动在贵州多地同步开展。从省高院到基层法庭,一批法官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纷纷走进校园,用专业与温度拉开新学年的法治教育序幕,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特殊的“开学礼”。
  全省联动 法官普法进课堂
  这是一场早已约定的“法治之约”。开学第一周,贵州法院系统精心组织,法治副校长全面出动,走向讲台、走近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校园内外的暴力行为涉及诸多民事刑事纠纷。”在毕节市朱昌中学,省高院未成年人保护综合审判庭副庭长李露话音刚落,台下1500多双眼睛齐刷刷望向前方。她以真实案例为教材,剖析校园暴力的法律边界,与学生频频互动,课堂气氛严肃而热烈。
  这样的场景在全省同步“上映”:黔东南州,榕江法院的法官穿梭于多所中小学校;安顺,“法官妈妈”们一边讲授法律知识,一边为留守未成年人送去温暖;铜仁,法院与特殊教育学校共建“法官+手语老师”双师课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数字记录着这场全省联动的法治教育实践:毕节开展法治活动162场,贵阳覆盖37所学校、2.7万名学生,黄平一县受益师生超1.35万人……每个数据背后,都是贵州法院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坚定的担当与扎实的行动。
  创新形式法治教育“上新活”
  “我宣誓:尊法学法、明辨是非,将法律准则牢记心间……”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新光分校,孩子们在法治副校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这是一场为12岁学生定制的“法律生日”仪式——法治信仰,在仪式感中悄然生根。
  模拟法庭、AI安全课、家长课堂……贵州法院不断探索普法新形式,让法治课不再是枯燥的法条宣讲,而是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沉浸体验。
  在息烽县永靖中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全程模拟庭审。“扮演公诉人让我意识到,每一起案件背后都需要严谨的证据。”一名学生感慨道。
  在六盘水市钟山区第四小学,孩子们则在欢声笑语中学会了如何安全使用AI工具、保护个人隐私。
  法治教育同样延伸至家庭。贵阳市实验小学麓山分校的家长课堂上,云岩区人民法院法官王琳娓娓道来:“‘依法带娃’不是束缚,而是为孩子的成长划出安全边界。”不少家长听后频频点头,若有所思。
  精准聚焦 输注“法律免疫力”
  “法官老师,如果我被欺负了该怎么办?”修文县六广中心小学的课堂提问环节,一名学生小声发问。
  “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沉默只会助长欺凌。”法官的回答既坚决又温暖。
  这样的问答,在全省不断回响。面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防性侵等现实问题,法官们不回避、不敷衍,用专业的知识和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学生精准输注“法律免疫力”。
  在南明区第十六中学,法院干警以“网络安全,守护青春‘网’事”为主题,结合学生日常上网场景,围绕追星、网络游戏等重点领域剖析网络风险,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为1100名师生送上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不填陌生问卷、不随便网上交友、不晒暴露照片——这三个‘不’口诀,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息烽县青山民族小学,法治副校长带来的三个“不”口诀,让同学们轻松记住了网络安全要点。
  与此同时,关岭法院为教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讲座,西秀法院深入解析校园欺凌的应对,让法治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织起一张立体防护网。
  秋风送爽,法润心田。开学季的贵州校园里,法官们步履不停。他们走下审判台、踏上讲台,用法律的智慧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用司法的温度守护青春的梦想。
  从黔东南的苗乡侗寨到乌蒙山区,从幼儿园到职业中学,这场“开学第一课”已成为贵州法治建设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一份坚定的承诺——法治护航,青春无忧。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