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区域
第06版:法院周刊
第07版:交安
第08版:教育周刊
标题导航
用温度与专业为青春播撒阳光
以“变”促“便” 以“便”换“心”
田茂波:在雍阳街巷“种”满平安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变”促“便” 以“便”换“心”
——龙里县综治中心化解纠纷的“一地智慧”
■ 记者 罗翔 通讯员 冯薇
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也系着社会和谐的经纬。曾经,龙里县的群众遇上矛盾纠纷,往往要在多个部门间“兜圈子”——咨询法律跑司法局,讨薪找人社局,物业问题寻住建局,一趟趟奔波下来,耗时又耗力。
如今,走进龙里县综治中心,光景截然不同。县城核心区的临街位置,玻璃门推开便是“3区5室14窗口”的清晰指引,“人民调解”“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窗口前,工作人员笑着接过材料:“您坐,相关部门同志马上一起商量。”刚登记完的吴女士,推着婴儿车还没喝完热水,就听见“明天调解,电话通知您”的答复——这份便捷,是930名网格员走街串巷织就的“民情网”,是3777名联户长蹲在院坝记下的“心事账”,更是140名驻村警务助理、970余名平安志愿者筑起的“解纷墙”。
从“东奔西跑”到“推门就办”
“以前法律咨询、劳动仲裁跑好几处,现在来这儿一次搞定!”填完表格的吴女士推着婴儿车离开,工作人员一句“调解时电话通知您”,让她不必再为一件事反复奔波。
在龙里县综治中心,这样的便捷,是“便民利民”融入每处细节的必然。
中心先破“空间壁垒”。龙里县综治中心选在县城核心区,无论老城区还是新小区的群众,都能轻松抵达。改造后的大厅里,“3区5室14窗口”布局清晰,统一标牌没有“衙门”疏离感,反而透着“来这儿就像回家说理”的亲切。“群众不用记‘哪个部门管什么’,前台登记后,后台自动匹配专业力量。”龙里县综治中心副主任孙开银的话,点透“最多跑一地”的核心——让群众少跑路,让部门多协同。
为实现“推门就办”,龙里县综治中心践行“一中心多用”,将信访接访、法律服务、法院诉调对接等“装进一个屋檐下”,构建“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县信访局、住建局、司法局等8家部门派“精兵强将”常驻,应对日常纠纷;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等21个部门轮驻,承接专业诉求;其余部门及镇(街道)随驻,支援突发情况。当劳动维权窗口与法律援助律师“隔窗相望”,当住建局干部能即时对接社区调解员,“各自为战”变成“抱团作战”,群众诉求自然快落地。
科技给便捷插上翅膀。龙里县综治中心接入贵州省综治和网格化信息平台、12345热线、雪亮工程等系统,打造“一码解纷、一网共享、一台统管、一屏预警”的智能体系。群众扫码提诉求,工作人员实时跟踪进度,大屏动态显示纠纷高发领域。线上线下双轨并行,让流程提速更让治理提效,让“最多跑一地”从承诺变成可触可感的体验。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
“不是不想还,这几年生意太难做了……”国某某的无奈,撞上某公司急需资金周转的焦虑,无书面合同的货款纠纷一度僵住。2025年,双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龙里县综治中心,没想到这里的“协同解法”竟能破局。该中心迅速协调第三方“守正调解工作室”介入,调解员以“各让一步,笑容多一分”斡旋,促成分期支付方案。更让双方安心的是,协议办理了赋强公证:逾期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法律为债权“上了锁”。
“调解协议签了,对方反悔怎么办?”这是群众常有的顾虑,也是龙里县综治中心着力破解的痛点。矛盾化解不能停在口头和解,必须有法律效力托底。为此,该中心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社会调解”联动机制,打造“三级分流”体系:“家长里短”靠人民调解接地气化解,商品质量、土地权属等专业难题由行政调解精准化解,大额纠纷、复杂法律关系等“硬仗”由社会调解专业化攻克,每类纠纷都有适配“解纷能手”。
更关键的是,龙里县综治中心整合法院司法确认、公证处赋强公证、仲裁委仲裁确认资源,搭建“信访+调解+诉讼”闭环:信访诉求先分流到调解、仲裁、复议部门,能化解的当场推进;无法化解的引导诉讼;当事人坚持信访的,严格按《信访工作条例》办理。
“调解成功只是第一步,让群众吃下‘定心丸’才是关键。”孙开银说,当法律效力叠加在调解协议上,群众信任度大幅提升,矛盾化解也从表面平息走向实质解决。
这种协同共治,正改写基层治理格局:跨部门纠纷不再“踢皮球”,每日会商研判让多部门一起兜底;调解员不再单靠“磨嘴皮”,专业干部、律师、公证员随叫随到。当“碎片化”资源整合成“一体化”效能,矛盾化解便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的跨越,定分止争的“凝聚力”愈发强劲。
从“案结事了”到“心安业兴”
“现在业主舒心、物业畅心、房开放心,太感谢了!”2025年夏,尹女士握着调解员的手道谢。两年前,她因房屋漏水,与房开、物业僵持。物业虽协调补漏换墙布,但房开资金困难,整改迟迟未推进。2025年6月,尹女士求助龙里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联合住建局、社区现场核实,不仅揪出房屋质量“硬伤”,还关注到她生意失败的经济“软肋”,最终提出“预交半年物业费+物业垫付1个月+房开减免两年费用”的方案,实现三方共赢。
这份“既看问题,也看人情”的细致,是龙里县综治中心“实效为先”的缩影。矛盾化解不仅要“案结事了”,更要让群众“心安”、各方“满意”。
2025年1月,50余名工人被拖欠120余万元工资。龙里县人社局接到投诉后,一边火速核实数额、固定证据,一边向涉事公司普法。在法律威慑与信用惩戒下,7月9日,120.4万元欠薪顺利发到工人手中。当工人们捧着工资单笑时,便是对综治中心工作最有力的认可。
这份实效,源于“全链条”化解体系:“1+5+6”指挥模式(1套指挥体系、5项重点内容、6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全时调度“五情”态势,确保风险早发现;“个案响应+每周分析+月末研判”结合“红橙黄蓝”分级预警,让治理更精准;依托省综治平台督查督办,对超期事项发“工作提示函”,对信访不息访人员建台账发“风险预警函”,确保每件事“有人办、依法办”。
“加强镇级综治中心建设,发挥‘中枢神经’作用,把‘最多跑一地’做细做实。”龙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邱庭君的话,既是总结更是服务承诺。龙里县综治中心以“最多跑一地”的实践,化解的是纠纷,赢得的是民心。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