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版面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基层
第03版:平安贵阳
第04版:区域
第05版:消防周刊
第06版:法院周刊
第07版:教育周刊
第08版:交安
标题导航
贵阳消防:展现“科技强消”助力城市建设
安顺经开区:全力整治经营性自建房消防安全隐患
毕节市启动百乡千村基层消防安全大培训
图说新闻
黔东南消防:“防消联勤+多语宣传”筑牢消防安全墙
江口消防:开展消防志愿服务 全力护航游客安全
黔南消防:开展餐饮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黔西南消防:成功举办2025年消防科普讲解竞赛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东南消防:“防消联勤+多语宣传”筑牢消防安全墙
■通讯员 王延琴
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聚居、语言文化多样的特点,连日来,黔东南州各地消防救援部门在开展“防消联勤”工作中创新性地使用苗语、侗语等语种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有效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为守护传统村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家用的冰箱、空调、风扇、电磁炉等电器风险比较高,使用时要注意,像家用电磁炉在煮的过程中水可能会溢出来或者烧干都容易起火。”在剑河县革东镇南沃村村委会,一场别开生面的苗语消防安全课正在进行,消防宣传员用流利的苗语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并带领当地村民进行灭火演练。
“我觉得他今天讲得特别好,特别是用苗语大家都可以听得懂,这种宣传方式让我们对消防安全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以后我们会更加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南沃村村民刘宗美说。
据了解,在剑河县,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村寨的老年人和妇女对汉语的掌握程度不高。传统的单一汉语消防宣传模式在此类地区难以实现全覆盖和深层次理解,存在宣传“死角”。为破解这一难题,剑河县消防救援大队进行积极探索。
“针对本地实际,开展‘防消联勤’工作的同时,我们利用制作的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对照的宣传材料,借助每月19日应急演练消防宣传日开展多语言消防演练,并组织人员逐户上门为群众进行电器线路排查与科普。”剑河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吴春阳说。
在丹寨县兴仁镇王家寨村,苗语版防火知识随着村寨安监员手中的喇叭传遍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当地消防部门联合村干部创新开展“苗语防火宣传进家入户”活动,让老年村民也能轻松听懂。
在黎平县坝寨乡青寨村,黎平县消防救援大队深入群众家中检查用火、用电情况,并用侗语、普通话讲解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同时手把手教群众使用消防水带、灭火器等器材。
在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消防志愿者正利用“侗汉双语”将消防知识精准送入当地村民家中,着力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
“我们大队紧密结合当季火灾特点,采取检查指导、利用民汉双语宣传等方式开展‘防消联勤’工作,详细讲解常见的家庭消防安全隐患、日常生活中防火注意事项及扑灭初期火灾等知识。为村民发放家庭日常防火手册等宣传资料,让村民养成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的好习惯。”从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消防士吴昌洪说。
通过开展“防消联勤”加多语种消防宣传的方式,黔东南州不仅扩大宣传覆盖面,还提升宣传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这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之路,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瑰宝,构筑起一道更加坚固可靠的消防“安全墙”。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