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巡回庭审。 ■记者 杨情丽
黔西北大地,乌蒙磅礴,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经过地,革命的火种深植于乌蒙山水与人心。
从抗日烽火到法治征程,变的是时代任务,不变的是为民初心。近年来,毕节法院主动把赓续红色血脉作为使命,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司法实践,在为民司法、公正司法中不断探索新路。从学习教育中补钙铸魂,让理想信念融入血脉;从鲜活历史中汲取力量,让司法为民融入日常;从大局担当中找到坐标,用精准服务护航发展。以有力量、有温度的司法实践服务当地百姓,护航高质量发展,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法治答卷。
铸魂固本——在红色基因中汲取理想信念之力
“我们办案子,要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再难也不能退。”一位毕节法院的老法官说。
精神的传承,始于内心的认同与思想的锻造。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深知,唯有让干警从灵魂深处认同这片土地所承载的革命历史,才能激发最持久、最根本的力量。因此,该院将红色教育深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系统化推动红色教育走进日常、融入实践,把本地的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作为“实景课堂”。在这里,历史不再遥远,干警们讨论的是“如何践行司法为民,筑牢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石”、思考的是“怎样用长征精神啃下硬骨头案件”。红色记忆,就这样融入司法血脉。
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吴岚向记者谈起一起涉众土地纠纷案件的办理。为查明案情、化解矛盾,他与合议庭成员多次前往当地走访调查,耐心听取各方诉求。这种深入一线的工作方式,是毕节法院干警的常态,也呼应着密切联系群众、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吴岚坦言:“单位组织我们学习红色历史,感悟最深的就是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这要求我们法官办案必须沉下心、俯下身,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案件无大小,每一次公正裁决和成功调解,都是对这一宗旨的践行。”
这种持续不断的铸魂工程,成效还体现在工作的细微之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便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干警们依然在伏案工作。干警们或是在细致地查阅卷宗,或是在为厘清一个问题而埋头钻研。“案子再多,也要一件一件地啃下来;案子再难,也要想办法攻克它。”这已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秉持的工作信条。在这里,主动请战办理疑难案件的故事屡见不鲜,敬业奉献、勇于担当已蔚然成风。
司法为民——将公平正义镌刻在每一个案件中
“一切为了人民”。毕节法院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传统的“坐堂问案”转变为主动的“上门服务”,努力让司法为民的底色更加鲜明。
在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的调解现场,年过半百的被告万某颤抖着双手拿出5000元现金:“法官,这钱不多,但这是我能拿出的最大诚意了。”原告付某因这场事故落下九级伤残,20万元的赔偿诉求与被告的实际赔偿能力相距甚远。
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判决,而是先后组织调解,站在双方的立场上,从情理和法律两方面进行劝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在4年内分期补偿原告损失20000元。
这样的司法温度在毕节随处可见。金沙县人民法院沙土法庭的巡回审判车穿梭在乌蒙山蜿蜒的山路上,法官们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在一起叔嫂间的土地纠纷中,法官联合村干部现场勘验,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嫂子同意改变排水方向,弟弟承诺不再占地。一场争执最终以亲情重续画上句号。
此外,在一起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葛某种植的高粱喜获丰收,却无钱偿还债务。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协商,最终确定以9660斤高粱抵偿债务。从清晨到日暮,法官顶着烈日监督称重、装车,当最后一袋高粱装上车时,申请执行人何某紧紧握住法官的手:“为了我的事,辛苦你们了!”
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群众诉讼不便,各地基层法院的巡回审判车便常年奔波在蜿蜒的山路上。在巡回审判现场,一枚国徽、一条横幅、一台电脑、几张桌椅组成一个简单而又不失庄严的巡回法庭。这种扎根基层的工作方法,让公平正义以更加可感、可触的方式走到群众身边。
服务大局——以法治力量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线。一直以来,毕节法院自觉将司法工作置于地方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乌蒙山腹地,司法的力量静默却坚定地守护着绿水青山,一个个环保法庭和巡回审判点如同生态卫士,散布在毕节的山川河流之间。
某企业曾因废水处理能力不足,矿井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某水库下游,造成河流严重污染,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审理此案的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顶住压力,严格依法判决该企业承担巨额赔偿并进行生态修复。案件判决后,法院并未一判了之,而是持续监督修复方案的落实情况,并以此案为蓝本,与当地检察、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该案承办法官说:“保护好这里的青山绿水,是对人民负责,也是我们必须扛起的司法责任。”
同时,毕节法院还主动延伸职能,针对农村高发的土地流转、农产品购销、民间借贷等纠纷送法下乡。法官们常态化深入基层一线,将审判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开展巡回审判、现场调解,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的方式审理案件、化解纠纷。他们不仅厘清事实、明断是非,更注重修复社会关系、促进和谐稳定,把“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职业理念真正融入一个个具体的司法实践。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以法治方式赋能乡村治理。
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在司法为民中践行初心。毕节法院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纠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更感受到革命传统的时代温度。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法治的力量正如同乌蒙山间的清泉,滋润着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