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穗法院“银发先锋工作室”:法理相融促调解
  本报讯(记者 龙立琼 通讯员 陈明庆)近日,三穗县长吉镇长吉村因土地租金问题引发一起群体性纠纷,10余户村民与当地农村合作社就租金支付次数各执一词,矛盾持续升级。最终,在三穗县人民法院“银发先锋工作室”调解团队的耐心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2019年,石某为成立农村合作社,流转了长吉村10余户村民的土地。但双方只进行了口头约定,约定石某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共计11228元,并未签订租赁合同。如今,租期结束,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石某认为从2019年至2024年六年租金已足额支付,但长吉村村民们一致反映2024年的租金始终没有到账。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后,17位村民向三穗法院提交了起诉状,请求法院判决合作社支付2024年租金共计11228元。
  三穗法院认为,这起租赁纠纷涉及村民较多,且双方均是乡邻,与直接判决相比,调解更可能实质性解纷。于是,这起纠纷的调解交给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法律素养扎实的三穗法院“银发先锋工作室”的3名调解员。
  为掌握事实全貌,厘清争议焦点,3名调解员主动与长吉镇党委、调解组织及综治中心对接,深入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虽然没有租赁合同,但村民们一直称合作社还差一次租金未支付。合作社则拿出一叠取款回执单,称可以证明已实际支付租金给村民。3名调解员虽然深知这无法作为证明向村民支付租金的证据,但还是耐心倾听合作社的辩解。在这一过程中,调解员发现了关键证据——一本手写记账本。调解员逐页查阅,却发现原本能够作为有力证据的账本存在付款日期混乱、字迹涂改、有撕毁页等问题。这让其证明效力大打折扣,而且从账本上看,合作社付款次数的确不足。
  村民没有租赁合同,农村合作社账本混乱。双方均存在“证据不足”问题。面对这一实际情况,3名调解员秉持“以证据为依据、以情谊为纽带”的原则,通过“摆事实、讲法律、诉乡情”的方式,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由合作社负责人石某在今年年底前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11228元。双方当即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为了避免类似纠纷产生,在调解结束后,调解员还向村民及合作社负责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醒今后土地流转应签订规范合同,留存付款凭证等关键证据。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