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景中有“警” 守护平安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警务站护航当“夏”旅游季
民警介绍警用无人机机场系统。

  ■ 记者 贾华
  贵阳市息烽县公安局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自7月1日设立息烽县公安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警务站以来,将旅游警务辐射全域,推动警务前移,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赢得了一致赞誉。
  党建引领与实战需求相融合
  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平均接待游客90万人次。为更好地守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服务游客群众,息烽县公安局今年7月1日正式启用该警务站。
  息烽县公安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警务站在“红色烽警·藏蓝护安”党建品牌引领下,明确党小组组长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党员民警担任,将3名党员民警与8名辅警编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
  警务站在开展接处警、巡逻防控、服务群众等工作的同时,把社区警务、旅游警务融入日常工作,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实战效能,确保警务站建设更加规范,更好贴近实战。
  “警务站已建成,党员民辅警要主动思考和担当,谋划抓好各项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在警务站党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组长蔡尔彦与民辅警形成统一共识。
  警务站立足息烽丰富的旅游资源,聚焦“弘扬红色文化、助力温泉康养、守护山水田园、服务避暑旅居”功能作用,推动公安机关护航红色旅游的载体更丰富、作用更明显、效果更直接。截至目前,警务站依托党建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党建活动19场次。
  快速处置与服务效能相融合
  “为我找回丢失的身份证,帮我大忙了!为息烽警察点赞。”四川籍游客小梁和爸妈来息烽旅游,途中不慎把身份证丢失,她走进警务站求助。不到20分钟时间,民警就帮助小梁找回遗失身份证,息烽公安坚持“小事不小看”的态度,赢得游客点赞。
  建立涉旅警情快速响应机制,发挥警务站24小时屯警作用,方便游客报警求助,确保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利用“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警情快速流转、高效处置,做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辖区、矛盾不上交”。
  该警务站积极拓展服务功能,设立游客休息区、拍照打卡点,配备AED除颤仪、急救包等应急救援装备,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自运行以来,快速处置各类警情50余起,及时化解纠纷19起,为游客找回遗失物品10件。通过警务前移,为民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7月2日下午,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警务站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指令警力前往处置,通过空中喊话疏散车辆周围人群,避免发生次生事故。1分钟不到,警力到达现场,把车上游客转移到安全区域,将2名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治疗,该起涉旅交通事故得到快速妥善处置。
  该警务站配置警用无人机机场系统,该机型具备智能航线空巡、目标定位追踪、热源红外成像、高空喊话照明等功能,每天对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天沐温泉、南山驿站等景区景点空中巡逻,实时监控人流密度、交通态势、治安形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快速处置。
  无人机机场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开展空中巡逻220余次,交通违停警示120余次、防溺水提醒宣传56次、人员密集地安全提示52次,预警交通事故2起,无人机赋能警务实战质效进一步凸显。
  联动协作与科学管理相融合
  息烽县公安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警务站强化联动协作,每周召开联席会,定期对景区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矛盾纠纷等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
  节假日期间,辖区派出所增派警力支援,形成“警务站驻点+派出所巡线+景区护面”防控网络。制定突发事件联合处置预案,目前开展应急演练2次,开展景区消防、交通隐患检查13次,通报整改隐患5处。
  景中有“警”,守护平安。息烽公安持续深耕旅游警务,全力打造“隐患少、治安好、服务优、游客满意”的旅游警务新品牌。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