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短剧”吸引当地群众驻足学习法治知识。 ■ 记者 姚强 冉龙飞
“张大哥,这宅基地边界可不能凭印象来说,得按证上的坐标来,民法典里相邻关系条款写得明明白白!”近日,在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茅坪村村委会大院,“法律明白人”杨长权正和村民们排练普法短剧,一句句带着侗乡方言的台词里,藏着接地气的法律知识。这是该县探索基层法治宣传新路径的生动实践——让“法律明白人”在演戏中吃透法条,用短剧把法律送到群众心坎里,让“演、学、普”在田间地头深度融合。
以“演”为训 锻造专业化普法宣传队伍
“以前培训是笔记本记满了,遇到纠纷还是心里慌;现在演短剧,为了把角色演真,得把法条嚼碎了琢磨。”杨长权的话道出了许多“法律明白人”的转变。
玉屏从全县1105名“法律明白人”中选拔32名骨干,让他们化身普法短剧的创作者和参演者。参演者需根据角色定位(如调解员、村民、村干部等),深入钻研《民法典》《土地管理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条文,理解法律适用场景和行为边界。例如,在拍摄婚姻家庭纠纷短剧时,法律明白人需精准把握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等法律要点,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究”,实现法律知识从“记住”到“吃透”的转变。
普法短剧围绕基层多发纠纷(如宅基地矛盾、赡养纠纷、电信诈骗)和社会热点,由村法律顾问、司法所干部指导编写剧本,素材均源自“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的真实案例。通过反复排练、模拟法庭辩论、情景冲突化解等环节,让“法律明白人”在“身临其境”中掌握沟通技巧、调解策略和法律适用方法。
同时,该县还建立“排练点评+司法审核”双把关机制。参演者互相指出表演中法律表述的准确性(如“违约金比例是否符合民法典规定”)、行为逻辑的合法性。司法行政人员全程指导,纠正法律解读偏差。
2025年以来,该县核心参演的32名“法律明白人”独立调解纠纷成功率较之前提升40%,提供法律咨询量同比增长65%。
以“剧”为媒 打造本土化法治文化精品
“爹妈留下的东西,儿女咋分才合法?”在红花社区文化广场,普法短剧《遗产继承那些事》用当地方言说戏,台下老人们频频点头。
每一个剧本素材全部来自法律明白人日常工作中的真实经历。短剧《占地让路》,改编自茅坪村邻里纠纷调解案例;《电信网络诈骗》源自红花社区姚某某的真实经历。这些带着“田间地头”气息的剧情,让群众在看剧时产生“这事就发生在咱村”的代入感,增强法治宣传的亲和力。
同时,语言表达“接地气”,鼓励参演者使用方言、乡村俚语,将“物权编”“侵权责任”等法言法语转化为“自家地、别人占了咋维权”“被撞伤了该咋赔”等大白话。
创作剧本还广聚民智,剧本打磨阶段召开座谈会,吸纳民间智慧。针对“高价彩礼”问题,根据群众建议在短剧中加入“彩礼返还法律规定”的对话。拍摄民法典剧情时,采纳了群众提出的建议,利用“三句半”+情景演绎形式,让群众更直观地理解法条。
以“传”为径 织密全域化普法传播矩阵
在“法治玉屏”微信视频号里,《民法典“三句半”》的播放量轻松突破3000人次,村民们纷纷转发到朋友圈,法条随指尖传播;在当地旺家惠公益舞台的电子屏上,《向家暴勇敢说“不”》循环播放,吸引路过的群众驻足观看,剧中的法治故事悄悄走进群众心里。
线上“云扩散”、线下“微放映”、阵地“沉浸式”,三股力量交织联动,织就出一张覆盖全域的普法大网。
自视频号开通以来,已累计发布短剧29期,线上总浏览量突破2万人次,其中《民法典“三句半”》《拒绝高空抛物》单条播放量超3000人次。
线下,法律明白人日常排查纠纷、普法宣传时深入农家庭院、田间地头开展“微放映”,放映后结合剧情召开“坝坝会”进行法治宣传。例如,在新店镇新店村放映《春节劝酒有风险》后,法律明白人吴继木,现场解答村民提出问题,单次活动覆盖群众300余人。
同时,在旺家惠公益舞台、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的电子屏循环播放普法短剧、法治宣传栏张贴法律知识点图解。杨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村民议事会前播放普法短剧已成为“固定流程”,“会前学法”成了大伙的新习惯,营造“抬头见法、驻足学法”的氛围。
“以前开会人来得稀稀拉拉,现在大伙都主动提建议、说想法,村里的事越来越好办了!”茅坪村村支书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演学普”融合 法治动能助推基层治理
如今,在玉屏自治县各个乡村,法治的种子已悄然生根结果。茅坪村“法律明白人”凭借参演民法典物权篇的积累,半天就化解了张某与张某某的土地权属纠纷,法条融入案例的讲解让群众心服口服。《向家暴勇敢说“不”》播出后,法律援助窗口和县妇联相关咨询量上升20%,群众从“被动听法”变为“主动学法”。
基层治理更添活力。新店镇老寨村通过短剧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的积极性显著提升,村规民约执行率节节攀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加速落地,法治正成为侗乡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
“以前普法像‘隔空喊话’,现在用短剧把法讲到了群众心坎里。”玉屏自治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普法短剧让“法律明白人”成了法治骨干,让群众成了法治受益者,更让法治乡村建设有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下一步,玉屏自治县将持续丰富剧本库,拓展《乡村振兴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领域内容;完善激励机制,将优秀参演者优先评聘为“法治带头人”,推动“短剧+直播”“短剧+调解”等模式创新,让“戏台变讲台”成为基层法治建设的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