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六盘水多部门联动调研古树群保护工作
树龄最大的“月老”古杨梅树。

在古树下召开座谈会,法官采集大家提出的意见。

  本报讯(记者 张斌)近日,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六枝特区人民法院联合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走进六枝特区岩脚古镇岱瓮村,围绕“古树群的保护与利用”为主题开展调研工作。
  岱瓮村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杨梅300余亩、318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杨梅树47株,1000年以上的14株,在村寨中形成了“古杨梅群”。岱瓮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千年古杨梅名县”称号,岱瓮杨梅更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调研组对杨梅树群落的资源现状、生长情况、保护管理现状、经济价值发展,所在村落人文特色、文化习俗、乡村旅游等进行综合“体检”,重点关注古树群的地理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及人为活动等情况,更新管理档案信息,同时对古树群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逐一评估,为下一步做好古树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当天,调研组人员在古树群半山腰观景平台处一棵千年古树下席地而坐,就开展古树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座谈。
  六盘水中院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古树群保护为依托,促进古树群保护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六枝特区森林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行刑衔接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检查,加大古树名木涉案线索摸排,对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六枝特区人民检察院通报,2022年以来,该院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保护古树名木案件5件,制发检察建议4份,开展普法宣传50次,推进保护古树名木900余株/次,办理盗伐林木、失火等逮捕案件30件34人,提起公诉30件32人,推进补植复绿302.7305亩,有效守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
  据悉,2025年1月国务院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后,六盘水市两级法院迅速响应,六枝、盘州、水城区法院陆续发出《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为古树名木保护注入司法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六枝特区人民法院积极创新举措,在原有的养护人基础上,为每一棵千年古杨梅树增设一名党员和学生,形成“党员+养护人+学生”的保护机制。同时,持续探索增设古树养护科普课堂、开展古树研学、生态实践等形式,巧妙地将文明与教育、学校与实践、学生与古树等对象和资源进行整合,让古树保护与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在孩子们心灵中种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
  下一步,六盘水市两级法院将以“养护人+行政+司法”为抓手,有效“监督”执法司法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从理顺管理体制、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古树群落生态环境、完善标识标牌等方面着手,整体、系统地抓好古树群保护,将古树群保护工作与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发展等深度融合,走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贵州省互联网出版业务许可证:黔新闻出网版准字第046号黔ICP备05003182号-1 Copyright @ 2003-2023 DDCPC.COM 贵州法治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